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冊2
教師對學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適當給予點撥與提示。
五、課外作業
學習本文后,讓學生明白,人物和環境總是互相依存的。離開了環境,人物便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性格的發展便失去了依據。請結合自己的成長歷程,寫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環境描寫
11、《我的叔叔于勒》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拮據、闊綽、煞白、詫異、與日俱增、十拿九穩”等詞語。
2、體會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進一步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把握小說的情節構思,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說創作。
5、讓學生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一種社會關系,它反映出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價值取向。
教學重點
1、體會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進一步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把握小說的情節構思,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學難點
讓學生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一種社會關系,它反映出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價值取向。
教學過程
一、粗讀課文,掃清攔路虎。
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作者及其時代背景。
1、生字注音
拮據(jié)賺錢(zhuàn)不堪(kān)計較(jiǎo)棧橋(zhàn)糟蹋(tà)流氓(máng)
牡蠣(lì)狼狽(bèi)煞白(shà)恐怖(bù)無賴(lài)別墅(shù)闊綽(chuò)
多音字辨析據: jū(拮據) jù(根據) 煞:shā(煞風景) shà(煞白)
2、作者簡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于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后,普法戰爭爆發了,他應征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后離職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并拜福樓拜為師。XX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小說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說有《菲菲小姐》《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他的小說在藝術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短篇小說。他的作品重視結構的布局,行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巧妙真實,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
3、時代背景
《羊脂球》共收集了6篇短篇小說。在這些作品中,有的描寫法國人民在普法戰爭中的愛國熱情,揭露資產階級的怯懦無恥;有的真實地再現了法國中下層人民的不幸遭遇、苦難命運、拼命的掙扎與不屈的斗爭;有的則揭露資產階級的自私、偽善、貪婪、狡詐、精神的墮落、道德的敗壞、生活的糜爛等等。在作品中,作者不是無動于衷,而是有所愛憎,對不合理的資本主義社會,對腐朽沒落的資產階級進行了有力的揭露與鞭撻;對中下層人民,懷有一定程度的贊揚與同情。
《我的叔叔于勒》最早發表于1883年8月7日法國的《高盧人日報》上。作者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后變化,形象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與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