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學案2
[析]人物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刻畫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而刻畫人物性格又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本題意在通過對孔乙己這個人物的分析進一步掌握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有關知識。
[參考答案]孔乙己是封建社會一個備受科舉制度愚弄和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形象。本文刻畫這一形象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概括介紹,(2)肖像描寫,(3)語言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等。舉例說明(略)
2、小說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作者以第一人稱口吻敘事,有什么好處?
[析]回答此題要注意,小說中的“我”只是作者塑造出來的一個形象,“我”不是作者自己。另外要注意不同的敘述人稱及其不同的表達作用。
[參考答案]“我”是一個12歲的酒店小伙計,是孔乙己命運的見證人。小說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寫,用第一人稱可以使故事顯得真實親切;可以使故事情節集中,內容簡要;可以表現周圍人對孔乙己的態度,連12歲的小伙計都鄙視孔乙己,更能說明這個社會對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瑰的意味。
3、關于這篇小說的主題有下面幾種說法,你贊成哪一種,為什么?
(1)反封建說。小說不僅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性及其罪惡,而且可以引伸到對整個封建制度及其全部倫理道德的徹底否定,同時,它對辛亥革命后中國農村的狀況及其階級關系,也有著極為真實的反映。
(2)等級觀念說。認為小說主題是對病態社會不幸的人們的思想。精神中的封建等級觀念的揭露和諷刺。
(3)認為作者通過孔乙己的悲劇,有力地揭露和控訴了腐朽的封建教育一科舉制度和產生孔乙己悲劇的整個封建社會制度。
答:
[析]此題旨在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作品的主題。文學作品采用經過文學加工后的情節、人物形象,曲折地反映社會生活,內涵往往非常豐富,不一定局限于某一點。當然,大多數是有主要傾向的,以反映某一方面的問題為主導。
[參考答案]三種看法都可以持贊成的態度。理由應盡可能從作品中找。
4、課文幾次寫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義?以哄笑聲來寫孔乙己的悲劇,有什么特殊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