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教學設計
二、 賞析篇㈡
1、全班朗讀“吳廣素愛人……吳廣為都尉”
2、自讀自譯:
忿恚尉:忿恚,使動用法,使…惱怒;
借第令:即“借令”、“第令”之意,意皆為“即使”、“假使”。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死即舉大名矣:死就要青史留名;
3、提問理解:
⑴哪件事寫出了陳涉、吳廣有勇有謀?
⑵“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你怎么看待這句話透出來的思想?
血性男兒,好大志向,是對封建等級制度進行否定。
當然,也表現了滲入到中國人血液和骨髓中的帝王思想。(見資料閱讀:帝王思想:中國人的中心價值觀──炎黃子孫如果有什么政治共識,那么就是在有帝王思想這點上。
炎黃子孫如果有什么是平等的,那么,也許就在人人有做皇帝的潛在資格上。
“舜何人也,吾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貧下中農陳涉就認為自己可以稱王,所以他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以他搞農民暴動,就以“大楚興,陳勝王”為號召。小公務員劉邦看見秦始皇的車馬之盛,立即暴露了自己的潛意識:“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將門之后的高干子弟項羽看見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更是直言不諱:“彼可取而代也”。先是湖南山溝里的一個農民子弟,后來成為中國二十世紀的無冕之帝王的毛澤東也作詩言志:“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4、朗讀全文,背誦“陳勝、吳廣乃謀曰……吳廣以為然”(尖子生要求從頭背誦至“吳廣為都尉”)
第三課時
〖教學導語〗
陳勝吳廣大澤鄉率九百戍卒起義,這支農民起義軍的命運會如何發展呢?要知道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一支虎狼之師。
秦滅六國靠的就是這支戰無不勝的大軍。自商鞅變法以來,強大的秦軍通過一次次戰爭消耗東方列強的軍事力量。在130年的時間里,秦軍殲滅六國軍隊160多萬。到公元前230年的時候,再也沒有對手能夠與秦軍抗衡,秦王嬴政就此發動了大規模的統一戰爭。
十年統一戰爭期間,六國軍隊的傷亡總數超過了200萬。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齊國不戰而降,秦軍挺進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臨淄。至此,戰國時代結束,秦帝國誕生了。
〖教學過程〗
一、朗讀第三段
二、自讀自譯“攻大澤鄉……殺之以應陳涉”
將兵:帶領士兵;
被堅執銳:被,通“披”,堅,銳,形容詞作名詞,堅甲,銳器;
三、翻譯評點
四、提問理解
1、文段中哪些地方表現出起義軍聲勢浩大所向披靡?
2、文段中哪些地方回應了上文陳涉所言“天下苦秦久矣”、“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五、整合全篇
1、你從哪些地方可以讀出陳涉的“鴻鵠之志”?
起義前:“大楚興,陳勝王”、“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起義后:“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陳勝乃立為王”“乃以吳叔為假王”
2、陳涉為了發動起義,做了哪些工作?
先是正確地分析了天下大勢,為起義提出口號“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此謂師出有名;之后通過“丹書魚腹”、“篝火狐鳴”的手段,取得“受命于天”的身份掩護;再有勇有謀地除掉帶隊軍官,為順利起義除去大患;并以準確的分析、豪邁的語言鼓動九百戍卒義無反顧地參加起義,并筑壇為盟,誓死推翻暴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