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
2.孔乙己不愿脫下那破舊的長衫是因為他窮困.潦倒而又執意“清高”,當今社會的一些人不愿脫下那無形“長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據第③段內容用精練的語言回答。
3.作者對穿著長衫的孔乙己的態度是復雜的,“同情和憐憫’。“其間夾雜些許困惑”。而對當今社會上的“長衫者”,作者的態度又是什么?(依據第④段內容歸納出兩個詞回答。)
4.本文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三、資料下載
1、《孔乙己》時代背景
《孔乙己》這篇小說寫于1918年冬,發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雜志上。小說反映了在封建科舉制度下,一個舊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小說發表于“五•四”運動前夕,這時封建帝制雖然被推翻,但封建勢力仍統治全國;封建科舉雖然廢止,但封建教育仍通過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著廣大人民。
“五•四”前夕的中國社會,由于十月革命的影響,中國早期的共產主義者如李大釗、陳獨秀等領導的新文化運動,向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進行猛烈的抨擊,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即將爆發。
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員猛將,后來成為新文化運動、文化新軍的最偉大最英勇的旗手。他以鋒利的筆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進行最無情最猛烈的攻擊。他在1918年初寫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猛烈地攻擊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戰線上,為號召人民向封建堡壘進攻發出了第一聲進軍號。1918年冬,他又寫了第二篇白話小說《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們的毒害,控訴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魯迅在“五•四”前夕發表的這兩篇小說,對“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小說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時的事,那時距19xx年的辛亥革命還有十多年,距1919年的“五•四”運動約20年,距19xx年的廢除科舉制度也還有一段時間。盡管在1898年中國社會有過失敗的“百日維新”運動,但并未動搖中國封建統治的根基。所以《孔乙己》反映的是封建階級統治時代的事,孔乙己生活在未經革新的古國里。《孔乙己》的矛頭直指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