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冊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1. 我國水資源現狀的調查及研究。
2. 藏羚羊生存現狀的調查及研究。
3. 我國空氣污染狀況及調查研究。
4. 城市垃圾化害為利的調查研究。
5. 近十年某地區天氣(四季)變化、成因及對策研究。
6. 汽車尾氣對城市空氣質量的影響研究。
7. 我國土地沙化現狀調查。
8. 野生動物生存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9. 長江水系污染現狀的對策研究。
10. 黃河斷流的成因研究。
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及網上搜索,組織學生對本地自然狀況及環境污染狀況的調查研究,幫助引導學生撰寫社會調查報告,環保小論文,最后以多種成果形式與全班同學交流,在互相切磋啟發中,引導學生關注地球,關注人類,樹立環保意識,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學生的研究性活動突破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本框教學的亮點所在,也能充分體現主體性教學的特點。
--示例
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問題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則法國兒童謎語說,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兩天按兩倍速度生長,如果不受限制,30天內會覆蓋整個池塘,悶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們直到百合花已經覆蓋了半個池塘時,才意識到這個危險,這時,你還有幾天時間回來挽救你的池塘呢?
提問:
①這則謎語的答案是什么?
②這則謎語說明了什么道理?
③這則謎語引喻了人與自然之間是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上則謎語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時間來挽救池塘。說明任何事物都不能無限地發展,否則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類自身。
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是如此,人類把大自然看作是慈祥的母親,她那博大胸懷蘊藏著的無窮寶藏,似乎永遠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乳汁"。于是,我們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頑強地向大自然索取。隨著人口的增長和近代大工業的崛起,人類愈益深刻地改變著地球的面貌,以至于今天已經很難找到完全沒有受到人類影響的環境了。但是,人類突然發現,隨著"母親"的付出的急劇增長,她突然變得不那么慷慨了……。
資源、環境,作為兩個重要的現代概念,終于被人類所認識,被人類提出來了。
中國,同樣面臨著資源和環境問題。
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問題(板書)
一、"資源大國"與"資源小國"(板書)
(學生分析如下圖片和材料):
圖片一:礦產資源分布圖;(說明我國礦產資源豐富)
圖片二:XX年底全國人均耕地為1.51畝;
材料一:我國可耕地只占全國土地面積的10%左右,人均大約1.4畝,而世界人均5.5畝,我國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5%。與我國相比較,印度也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國土面積300萬平方公里,不到中國的1/3,但可耕地占57%,約25.43億畝,高于中國的耕地總面積.每人平均耕地是中國的2.5倍。
圖片三:霸占;
圖片四:分田;
(圖片二和材料一說明我國人均耕地資源少,圖片三和圖片四說明住房、墳地占用耕地,致使耕地面積減少。)
材料二:我國現有森林面積約為17.25億畝,只占全世界耕地總面積的2.8%。森林覆蓋率也只占有12%。而全世界平均約為1%。我國按人均每人只占有森林面積約1.7畝,而全世界人均占有面積12畝,我國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面積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