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思想品德》一問一答(初一、二部分)
36、人的最大敵人往往是誰?
答:自己的軟弱。
37、什么是塑造自身美好心靈的需要,是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社會關系的前提?
答:懂得待人之道。
38、人們彼此交往時最重要的品德是什么?
答:誠實。
39、什么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種良好品格的基礎?
答:誠實。
40、學會誠實做人,就要懂得什么的重要性?
答:承諾。
41、一個人的信用是靠什么建立起來的?
答:始終一貫的誠實守信的行為。
42、哪些行為屬于“與人為善”?
答:①善意的謊言 ②將心比心
43、“皇帝和鞋匠的靈魂都是用同樣的模型鑄造的。”這句話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揭示了平等精神的要義:人格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平等的。
44、為什么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
答:①人與人的天賦千差萬別。(先天)
②每個人后天的生活環境各不相同。(后天)
45、每個人天生就應該具有的權利有哪些?
答:生命權利、發展權利、追求幸福的權利。
46、民主的社會制度保障每個人在哪些方面的平等?
答:人格上和法律上。
47、人與人之間產生歧視態度的根源是什么?
答:不能正確對待人們之間的差異和現實中的不平等現象。
48、以什么為出發點,才能在待人接物時不卑不亢,自然而然地對各種人抱以同樣的尊重態度?
答: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人格的尊重。
49、什么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美好品德的基石?
答:善良。
50、什么是與人為善?
答:與人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
51、什么是善良?
答:善良包含著克己、為人、真誠、尊重、理解、寬容、奉獻、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歸結起來,善良就是一顆真誠廣博的愛心。
52、善良有什么特點?
答:①善良是無私的。 ②與人為善要是非分明。 ③善良之心是博大的。 ④善良要見諸行動。
53、孔子說的“仁者愛人”,體現了善良的哪些特點?
答:①善良是無私的 ②善良之心是博大的。
54、將心比心是什么樣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
答:與人為善。
55、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人人渴望的,建立這樣的人際關系必須從什么開始?
答:理解。
56、什么是理解他人?
答:理解他人就是超越狹隘的個人經驗和個人好惡,以開放的胸懷去體察他人的處境、感受和想法,從而消除誤解與隔閡,造就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57、什么是理解的前提?
答:尊重。
58、什么使理解成為可能?
答:善意。
59、達到理解需要什么?
答:積極的溝通。
60、積極的溝通,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答:①主動的接近 ②坦誠的交流 ③細心的領會
61、“善解人意”體現了怎樣的態度?
答:滿懷善意、細心體貼、主動理解他人。
62、什么是寬容?
答:寬容就是以一種諒解和包容的心態和行為去對待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意見、與自己不同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別人的過錯和冒犯,達到人與人的多樣化的共處與合作。
63、和諧人際關系中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是什么?
答:既維護個人創造性又保持集體合作:①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意見; ②容納別人合理的意見,和而不同。
64、什么是憂患意識?
答:憂患意識是指一個人內心的關注超越自身的利害、榮辱、成敗,而將社會、國家、人民的前途命運縈系于心,對社會、國家、人民可能遭遇的困境和危難抱有警惕,并由此激發奮斗圖強,戰勝困境的決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