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時 誰在對我負責教案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關愛社會的責任,主動服務社會,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意識。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結合學案,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小組討論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檢測相關基礎知識,并解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作適當點撥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難點: 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教學準備】
課件、課堂練習、學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以天下為己任” -毛澤東
請同學們討論著三段話的含義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并說說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們的做法會產生什么社會影響?我們今天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又該如何去做?
講授新課:
(一)小組協作,自主學習
每組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課文內容的自主學習,時間10分鐘,根據問題提示,邊學習邊討論,問題提示如下:
1、 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應該怎樣?
2、如何才能承擔對社會的責任?
3、我們青少年應如何承擔鑄造民族輝煌的重任?
4、為什么要參加公益活動?
5、你參加過哪些公益活動?你的體會是什么?
(二)課堂討論,解答疑問
宣布小組進入競賽狀態,以搶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問題,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
討論:請你來參加
1、出租車司機小李向全市發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議;
2、一位市民向環保部門舉報某化工廠在夜間偷偷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水;
3、九年級某班的部分同學利用雙休日在市民廣場舉辦了“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公益宣傳活動;
4、
5、
6、
請你寫出三種你已經參加過或想參加的類似的活動。
并說說以上這些活動是應該做的嗎?這樣做會產生什么社會影響?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討論發言。
相關連接:
1、 播放錄象《1998年的抗洪救災》
2、 寫出“抗擊非典”的三位英雄的姓名 、 、
討論:
1、最能考驗公民的責任意識是在什么時候?
2、你打算怎樣向他們學習?
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再請部分學生發言
(三)情感升華,爭做好公民
播放歌曲《愛的奉獻》,激發學生關愛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情懷,從小就樹立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主人翁意識。
【課堂訓練】
當堂完成鞏固練習
第二課第三框《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知識結構】
1、信守承諾,勇擔過錯
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2、自覺承擔責任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要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答應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勇于承認錯誤,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好公民。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信守承諾,勇擔過錯是我們負責任的表現,要把履行各種職責看成是自己份內的事,要自覺承擔責任,做 的主人,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結合學案,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小組討論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檢測相關基礎知識,并解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作適當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