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
2、 討論教材提出的三個問題
教師總結:每個人應該自己對自己負責。如果對自己不負責任,就應該承擔相應的后果。所以我們應該及時糾正自己的過失,不要將責任推給別人,否則可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注意:教師指導學生復習前面有關責任的含義、責任的來源等內容。
(二)第七個活動:“反思自己承擔的責任”
1、請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列舉自己在當前的生活中,自己獨自承擔的責任,以及本該由自己承擔卻沒有承擔的責任。(男女對抗賽)
2、在全班探討:有些責任本該自己承擔,現在卻由他人替自己承擔,這會產生哪些后果?
注意:學生對自己承擔的責任可能局限在家庭、學校生活中,可以適當拓展,把承擔責任的范圍擴大到社區、社會。
過渡:其實,當你在為別人、為社會承擔責任的時候,很多人也在為你的成長和生活承擔著責任。
(三)第八個活動:“他人對我負責”
1、材料中列舉了幾項學生能夠直接感受到、對自己的生活產生直接影響的、由他人承擔的責任,請學生在補充幾例。
2、將活動進一步拓展,請學生列舉因他人盡到責任而使我們的社會更安全、更文明的例子。
3、教師說明:除了家人以外,他人對自己的盡責,更多的是表現在遵守職業道德。請學生以一項職業為例(最好是學生熟悉的一些職業,可以是父母的職業。如醫生、郵遞員、營業員等,)從正反兩面探討盡到職業責任的重要性。
注意:第1問和第2問有近及遠,使學生感受我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親人、老師、朋友的復出,離不開他們的盡職盡責,激發學生對他人的感激之情。第3問對學生有一定難度,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操作,例如可以從教師這個職業應承擔的責任為例;也可事先布置學生了解父母從事的工作要承擔哪里職業責任,幫助學生理解盡到職業責任的重要性,樹立責任意識。
(四)第九個活動:“不承擔責任的后果”
1、學生朗讀,呈現情景和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2、在全班注意探討三個問題,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
3、教師總結:在我們的社會,有些人千方百計逃避自己的責任;有些人會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付出自己該付出的,得到自己該得到的;還有些人從來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盡心盡力的承擔著社會責任。我們應該唾棄第一種人,努力成為第二種人,對第三種人,如果我們不能成為其中一員,至少我們應該心懷感激,正是因為他們,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美好。
注意:問題有一定難度,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答案不是唯一的,多鼓勵,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學生給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師要加以適當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