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發展科技 振興教育
范例一:活動課:科技革命影響課 型:活動課。教學方法:以辯論、討論、啟發為主,主要是進行知識的拓展。教學目標:認知目標:通過引導復習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識,通過教師提供的背景材料及學生們根據相關問題查找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相互啟發、討論中了解科技革命給世界和中國帶來的利弊影響;能力目標:通過教師的引導,同學們的相互爭論和討論,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及敢想敢干的創新精神;思想覺悟目標:幫助學生學會理性地看待科技革命的作用,確立科技以人為本的觀念,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精神,樹立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的價值取向。教學過程: 教師展示兩組材料:第一組:圖片:從蒸汽機、電氣化到信息時代; 名人名言:1、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卻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馬克思)2、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革命的力量。(恩格斯)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 第二組:圖片:從煙囪林立的冶金工廠到印度博帕爾慘案發生后的情景。 材料:據說,人類迄今為止擁有的核武器的梯恩梯當量,足以將自己毀滅22次以上!核威脅的論調,已不是一朝一夕了。再往前看,一次比一次規模更大,一次比一次死亡人數更多的世界性戰爭,至今回憶起來,仍叫人毛骨悚然。試想,沒有現代高科技在其中發揮作用,其殺傷力會如此巨大嗎? 思考:這兩組材料說明什么?[生ⅰ]說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ⅱ]說明每一次科技革命也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負作用。[老師]兩位同學回答得非常準確,高度概括了科技的地位和作用。 辯論會開始:論題:《科技革命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同學們分為正、反兩方,正方觀點:利大于弊,反方觀點是弊大于利。雙方各推薦一至兩位陳述觀點的人和一位總結觀點的人。并就此問題討論5分鐘。[正方同學]我方觀點認為科技革命利大于弊。迄今以來,科學對人類文明帶來的好處大家有目共睹。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即工業大革命在英國爆發,尤其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把人類由鐵器請進到蒸汽時代,突飛猛進的科學技術創造出一巨大的社會財富和社會生產力,以致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驚嘆:“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而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在19世紀中期煤、鐵、紡織品產量超過法、德、美三國總和還要多,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19世紀后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類由蒸汽時代帶入電氣時代。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革命的力量!边@場工業革命起源于歐洲完成于美國,而作為科技革命的后起之秀美德經濟則趕超了老牌的英法。20世紀中葉開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十年一次飛躍,先是原子能的利用,后來是人造衛星上天、生物技術dna的突破,最后是軟件的開發,把人類推進到信息時代。科技革命使經濟發展所需過程大為縮短,科技技術的發展在提高生產力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