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運動教案1
北溫帶
四.地球上的五帶 熱帶
南溫帶
南寒帶
(畫圖1):
(補全)
(師):
地球上的每一個地點都有它的平面,它的平面總是與地球這一點的球面相切。
看圖1,在6月21日或22日(夏至日)的時候,我在北回歸線上做出它的平面,可以看出,太陽光與切面成90 °的角,也就是說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
在12月22日或23日(冬至日),我們發現太陽光與北回歸線的平面不成90°的夾角了,卻是與南回歸線的平面成90°,也就是說這時太陽光是直射于南回歸線。
在3月20日或21日(春分日),以及在9月22日或23日(秋分日),我們可以看出太陽光卻都是直射赤道了,它與赤道的平面相垂直。
可以看出,太陽的直射點始終是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的。
(師):
那么太陽光的直射與斜射有什么不同呢?
(讀書p12 陽光的直射與斜射)
(畫圖2)
(師):
我們可以看出,陽光直射和斜射單位面積上獲得的太陽光熱是不同的。直射地區,光線集中,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光熱多,地面溫度較高;斜射地區,光線分散,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光熱少,地面溫度較低。
(過渡):
我們看圖1.18,發現太陽在直射的時候,對地面的仰角是90°,而在斜射的時候,卻是小于90°的。我們把太陽對于地平面的仰角叫做太陽的高度。
(師):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每天太陽總是從地平面上升起,到了中午達到最高點,到了傍晚又漸漸在地平面上落下消失。這是一個地點一天中的太陽高度的變化。
但是,同一地點每日中午的太陽高度都一樣嗎?
(畫圖3)
略
(師):
我們來看圖1.19"北緯40°地區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40°n地區在冬至日的時候,正午太陽高度最低,只有26.5°;在夏至日的時候,正午太陽高度最高,達到73.5°;春、秋分日則介于二者之間,50°。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計算一下40°n地區的二分二至日的晝夜長短有什么不同。
在冬至日,太陽7點半從地平面上升起,到十六點半又落下,整個白天只有9個小時;在夏至日,太陽4點半就從地平面上升起,直到十七點半才落下,整個白晝有15小時;而春分、秋分日,它的白晝時間則是介于二至日之間,12個小時。
(演示圖1)
(師):這樣我們可以得出:冬至日北半球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最短,因而地面獲得熱量最少;夏至日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大,白晝最長,地面獲得熱量最多;春分、秋分日的晝夜等長,太陽高度介于兩者之間。
(提問):
請同學講述一下家鄉的晝夜長短與四季的更替情況。
(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