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復習示例
①元曲是元雜劇和散曲的統稱。元雜劇是通過人物的動作、歌唱、道白和舞蹈,表演一個完整的故事。它奠定了我國戲曲表演藝術的基礎,在組織形式上有較為嚴格的規則。在結構上一般都由四折組成,有的還有“楔子”。在一折劇中同一宮調的幾個曲牌聯成一個套曲,由末角或旦角獨唱。歌曲主要作用在于抒情;道白主要用來敘事;動作已開始形成程式。角色分工更趨細密,末、旦又分幾種,此外還有凈、丑等。散曲是一種新詩歌,只有清唱,沒有動作和道白。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小令是獨立的單曲,套數是連綴兩只以上同一宮調的單曲而成的組曲。散曲與詞比較,可在原句子上襯宇,造成句子長短的變化,在表達上顯得更自由,更接近口語;用韻更密,讀起來更加動聽。元雜劇和散曲均屬于演唱文學體裁,兩者合在一起,統稱為元曲。
②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直接影響下,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北宋時期,我國已出現了用多首詞曲前后連貫合敘一事的歌舞劇曲,不過它的情節和表現形式還比較簡單,是用一個詞調填寫數首詞曲來接連鋪敘一個故事。以后在金統治下的北方地區,又出現了金院本和諸宮調兩個很有影響的劇種。金院本在演出方面有歌有舞有科白(道白),有一套比較完備的表演技巧。諸宮調以講唱為主,把不同的曲調編綴在一起,用以鋪敘一個長篇故事。:元朝劇作家吸收了金院本和諸宮調的長處,并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式,創作出優秀的元雜劇。雜劇的興起,與宋金以來城市經濟的繁榮有密切聯系。元代的劇作家很多都是大都人或平陽人。大都和平陽是工商業發達、人口眾多、文化昌盛的城市,為劇作家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
③元朝最杰出的劇作家關漢卿。元雜劇是元代文學的代表,出現了大批優秀劇作家和劇本。據《錄鬼簿》記載,當時知名的雜劇作家共79人,大都是北方人,出身不是“布衣”,便是小官吏,社會地位不高。元代雜劇流傳至今的有136種。關漢卿是元朝最杰出的劇作家。他的作品痛快淋漓地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殘暴黑暗統治,充分表現了作者向惡勢力斗爭的精神和強烈的正義感。他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寫得最多的是普通婦女。有妓女,有侍婢,有童養媳,有再嫁的寡婦等,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關漢卿以極大的同情描寫了他們悲苦的生活遭遇,贊美了她們強烈的反抗意志和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同時,關漢卿也描繪了壓迫者的丑惡無恥面目。關漢卿是個重視舞臺實踐的作家,并有豐富的舞臺經驗,所以他的作品在藝術形式上相當出色。人物形象有鮮明的個性。人物和事件的安排都很符合于舞臺演出的要求。關漢卿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戲劇家。課文小字部分介紹了關漢卿的不屈人格。通過閱讀,要學習關漢卿同情人民、敢于同黑暗勢力斗爭的精神。
“繪畫和書法” 這一目要掌握這兩項藝術在五代、宋、元時期的發展特色:①五代和兩宋,畫院的設置鼓勵了畫家的創作。②宋朝風俗畫的興起,是前代未有的新風,在藝術上是一種創新;從社會角度,這反映了工商業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興起。風俗畫的代表作,以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最為杰出。③著名書畫家趙孟順的藝術成就,是元代書畫創作的優秀代表。第12課的宋人《紡車圖》,16課的《村童鬧學圖》都是宋代的風俗畫。宋元文化知識點多而細,因此在學習時要注意理清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