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復習示例
“岳飛抗金和宋金對峙” 學習這一目應了解以下內容:①南宋的建立。通過看《金、南宋對峙形勢》地圖,明白宋朝分別稱為北宋和南宋的原因。②南宋初年金軍南下和南宋主戰派的抗金斗爭。1129年和1130年,金軍連續南下,遭到南宋抗戰派將領的阻擊。其中影響較大的是課本上提到的韓世忠的黃天蕩之戰和岳飛的建康之戰等。南宋的抗金,是民心、軍心所向,即使在統治階級里,也有不少人是堅持抗金的,如宗澤、韓世忠、岳飛等,而岳飛是抗金將領里最杰出的一個。③岳家軍和郾城大捷。這個問題是本課的重點。復習小學已學過的岳飛抗金的事跡。岳家軍紀律嚴明,教材里的“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說明岳家軍戰斗力強,金軍中流傳“撼(搖動)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抗金斗爭獲得輝煌戰果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有:a.岳飛抗金是正義的,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所以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北方義軍和人民同岳家軍的協同作戰,以及對他們的支持,這是保證岳家軍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b.岳家軍紀律嚴明,戰斗力比較強。c.其他抗金將領對金的斗爭,支援和配合了岳飛的抗金斗爭。④宋高宗、秦檜殺害岳飛。南宋從一開始,投降派即處于左右政局的重要地位,趙構就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他既怕打敗仗,又怕打勝仗。敗了,會被金兵滅掉;勝了,抗戰派的地位會提高,被金俘虜的皇帝會回來。同時,不論勝敗,人民武裝都會在戰爭中得到發展。他認為這些都威脅著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反對抗戰,主張投降。只有在金兵拒絕他投降,并把他逼得走投無路時,他才推出抗戰派抵擋一陣。在這種情況下,高宗對大將是“且用且疑”,每當反擊金兵取得一次勝利,就投降求和。⑤宋金議和與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在學習這個問題時,要結合課本上《金、南宋對峙形勢》地圖,記住金和南宋的疆界、金都城中都和南宋都城臨安的位置、郾城之戰的地點以及金和南宋的分界線淮水、大散關。價岳飛,可考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4.《五代、遼,宋、夏、金的社會經濟》
五代、遼、宋、夏、金是幾個政權并立的時期,這一時期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趨勢,主要是通過宋朝的社會經濟體現出來的。但同時也必須看到,與之并存的幾個少數民族政權,在各自的范圍內也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契丹族建立的遼政權,黨項族建立的西夏政權,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權,對于維護局部地區的統一,促進這些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農業生產的新氣象” 通過學習要明白,南北方農作物的交流和經濟作物的普遍種植,是宋朝農業生產中出現的新特點。其中,水稻、棉花的大力種植是重點。①五代十國時,南方經濟的發展。五代十國時期是分裂和割據的時期。但是由于當時南方諸國戰爭較少,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也采取了一些推進經濟發展的措施,這是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②自五代起,我國南方經濟開始超過了北方。我國南方經濟自西晉末年起開始呈上升趨勢,經過南朝和隋唐,到了五代時終于超過了北方。從此,我國古代的經濟重心移到了南方。經濟重心的這一轉移,對以后各朝代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北宋只是大體統一了黃河流域和我國南方,南宋更只是偏安東南一隅,但是宋朝的社會經濟仍能繼續發展,這主要就在于“國家根本,仰給東南”。③宋朝時,南北方農作物品種的交流和水稻種植的大力推廣。北宋結束分裂割據的局面,便利了南北方農作物品種的交流。宋政府推行了一些發展農業生產的政策,促進了這種交流的發展。北宋初年,宋太宗曾令江南各州官員,勸諭百姓種粟、麥、黍、豆,由淮北提供種子;江北各州則學習南方,廣種水稻。水稻種植的大力推廣,是南北農作物交流中最重要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