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復習示例
《資治通鑒》在我國史學史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對后世史學影響很大。它在文學上也不失為一部優秀著作,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都寫得條理清楚,生動具體,成為傳記文學的典范。當然,作為封建史學家,司馬光在編《通鑒》時也受到了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不可避免地貫穿著唯心主義的歷史觀。如認為歷史的主人是帝王將相,而不是人民,對人民的歷史有所隱沒和歪曲等。
課文小字部分介紹了司馬光等人嘔心瀝血編寫《資治通鑒》的情況。通過認真閱讀,要學習司馬光獻身事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宋詞和優秀詞人” 這一目,點明了宋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詞,介紹了蘇軾、李清照、辛棄疾三位著名詞人的藝術風格及其代表作。此外,還介紹了詩人陸游的杰出成就和渴望祖國統一的胸懷。
唐中期以來,由于音樂的發達,特別是我國西北民族音樂(如高昌、龜茲的音樂)傳人長安等地,原來盛行的句式整齊的五言或七言詩,要譜人樂曲有較大困難。因為五言或七言詩句式相當呆板,而新興的樂曲卻相當靈活而不固定。為了便于歌唱,人們就按照樂曲的節拍來填寫長短句參差的歌詞,這就是詞。詞最初來自民間創造,以后一些文人也倚聲(按聲韻)填詞。晚唐五代時已出現了不少詞人,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煜。到了宋朝,詞成為極重要的文學體裁,涌現出了大批很有成就的詞人,僅《全宋詞》著錄的詞人就有1300多人,詞作91900多首。其中成就最高、對后代影響最大的是蘇軾、李清照和辛棄疾等。
北宋前期,政治局面比較穩定,統治階級追求享樂,詞人的境界一般不高,仍沿著晚唐五代綺麗的詞風發展。當時負有盛名的柳水,注重從都市生活中去攝取大量題材,又大量吸收口語人詞,一掃晚唐五代詞人的雕琢習氣,對詞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影響。但他的詞大多表現男女的離情別緒和悲嘆個人的淪落江湖,格調不高。蘇軾突破了專寫男女戀情、離愁別緒的舊框子,把山川景物、紀游、農舍風光以及感舊懷古等豐富內容寫進詞中,擴展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蘇軾成為后來豪放詞派的開創者。
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女詞人。她在詞的構思、意境、煉字琢句等方面,都表現出很大的獨創性。她能用平淡無奇的語言,塑造出鮮明、完美的藝術形象。她的詞語言明白如話,而又意味深長,富有聲調美。由于生活的巨大變化,她的詞以宋室南遷為界,有前后期的不同。前期反映少女少婦的生活,歡樂而明快;后期充滿身世飄零、國家興衰之感。李清照是公認的婉約派代表詞人,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對后世也有較大的影響。
南宋時,隨著民族矛盾的激化,一些關心國家命運和民族存亡的文人也運用詞的形式,抒發思想感情。最著名的是辛棄疾。辛棄疾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年輕時在北方參加過抗金斗爭。他繼承了蘇軾詞的豪放風格而大力加以發揚,他的詞所表現的常是闊大的場景、戰斗的雄姿和慷慨憤激的感情。他的詞里常有一種壯士許國志未酬的憂憤之情。他悲歌慷慨,唱出了處在民族危難當中的英雄人物的奮發激越情懷,表達了當時人民反抗民族征服者的愿望。他的詞不論抒情、寫景、記事、說理,都能無往不宜。
“元曲和關漢卿” 這一目重點在講述元曲的特點以及關漢卿的卓越戲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