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教案示例
[板書]2.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結合“西漢和匈奴戰爭示意圖”看課本上關于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內容。
[學生看書]……
[教師提問]請大家把看過的內容簡單復述一次。
[學生回答]漢武帝時,由于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實行大規模反擊,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分別出擊匈奴,在漠北大敗匈奴,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教師講解](結合“西漢與匈奴戰爭示意圖”講解):漢武帝時反擊匈奴的戰役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漢武帝派衛青、李息沿黃河北岸前進,采取避實擊虛的戰略,迂回到隴西,對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軍進行了包圍,完全收復了河南地區,解除匈奴對長安的威脅。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獲全勝,并攻到祁連山,再次大破匈奴軍,俘虜3萬多人,河西的匈奴貴族損失慘重。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衛青和霍去病分東西兩路進軍,深入到漠北作戰,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遠征。衛青北進千余里,霍去病深入XX余里,使匈奴主力全部被殲。經過這次戰役,匈奴力量大大削弱,已無力大舉南下,再也無力與漢對抗。西漢北部邊界的危險徹底解除。
[教師引導]現在我們講了漢武帝時在軍事上取得了反擊匈奴的重大勝利。那我們結合前面學過的內容,想一想,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政治上削弱諸侯王權力,先是推行“推恩令”即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給子弟,使王國封地變小,無力對抗中央,加強中央集權。緊接著找借口剝奪王國封號,徹底解決王國問題。經濟上:將地方鑄幣權收歸中央,頒行五銖錢,并實行鹽鐵官營,抑制商人勢力發展。在軍事上大力反擊匈奴,進一步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教師從政治、經濟、軍事、思想四方面引導學生回答。回答過程中允許學生翻書。)
[教師總結]下面我們用表格的形式把這個內容再梳理一下,請同學們看屏幕。
[投影顯示]
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
政治方面 實行削藩,加強中央集權,打擊王國勢力
經濟方面 統一貨幣,鹽鐵官營,重農抑商
軍事方面 反擊匈奴,鞏固和發展了國家統一
思想方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封建正統思想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課后“活動與探究”的內容,說一下在分析漢武帝前后西漢在對待匈奴不同政策的原因上,誰說的更有道理?
[學生回答]……
[教師分析]漢武帝以前,對匈奴實行退讓和親的政策,到漢武帝時期,則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武力反擊。這種政策變化,自然和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有關,但歸根到底還是取決于西漢國力的變化。因為國力的強盛與否,是決定戰爭勝負的物質基礎。如果不具備國力強盛的條件,漢武帝不可能多次對匈奴大規模用兵,并取得戰爭的勝利。
[教師過渡]漢匈戰爭后,雙方處于和平狀態。宣帝時,匈奴內亂,五個單于爭奪統治權。彼此攻殺不休,結果是郅支單于打敗呼韓邪單于,占領了漠北廣大地區,呼韓邪單于占據漠南,要求歸附漢朝。這就出現了呼韓邪單于附漢和昭君出塞的故事,下面我們看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