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教師出示:
2.管轄西域
時間
機構
職能
意義
教師:西域何時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受何機構管轄?這個機構的職能是什么?它的建立有何意義?
師生:(互動略)。
教師:漢通西域后,中國同西方的貿易開始發展起來,中國的絲和絲織品源源不斷轉運歐洲,被上層社會視為珍品。穿著中國的錦衣繡服,成為羅馬男女貴族的一種時尚。中國也被稱譽為“絲國”。后來,人們便稱這條中西交通要道為“絲綢之路”。
教師出示:
二、對外關系
1. “絲綢之路” (陸上):長安→( )→( )→( )→歐洲。
《絲綢之路示意圖》和相關圖片。
學生(導游)講解:
各位游客,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個人祝大家旅途愉快!今天將由我陪同大家度過這絲綢之旅。我們的出發地是有著三千余年文明史的十二朝古都、六大古都之首的西安,西漢時稱為長安,別號西京。往西將要穿過的是美麗富饒的河西走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風吹草低見牛羊”景象。到敦煌,藝術寶庫的壁畫要觀賞:仙女反彈琵琶,載歌載舞;飛天身披長帶,凌空飄拂。西出陽關,浮想聯翩,“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再往西,進入美麗的新疆大地。新疆有三寶:牛糞、馬糞、芨芨草。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新疆的娘子戴翠花。萬古荒原塔里木,蘊藏著豐富的氣和油。它的北部是天山,天山的美景看不完,還有猴哥取經的火焰山,塔里木中間的沙漠拉瑪干,新月般的沙丘起伏綿延。樓蘭遺址在眼前,出土的干尸“木乃伊”,黃金分割的身段,面容俏麗天下屬第一,它的名字叫“樓蘭女”。戈壁灘,風蝕地形到處見,野駱駝、野馬、野驢子跑得歡。葡萄、石榴、核桃、苜蓿遠從西域傳入中原。穿過兩河流域的巴格達,來到終點站古羅馬(大秦)。
[評點]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伴奏下,學生和教師一起重訪古“絲綢之路”。學生一面聆聽導游的講解,一面觀賞古“絲綢之路”上風土人情、山川風光、遺址傳說、藝術圖片,從而使學生在認知之時,獲得了身臨其境之感,美在其中,樂在其中。
教師:兩漢經營西域,“絲綢之路”溝通中西,張騫起了重要作用。他對中國歷史和今天的現實生活有什么價值和作用?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教師:張騫通西域,溝通了中原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打通了“絲綢之路”,進而有利于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教師:有誰知道張騫在出使西域的過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
學生:活動略。
教師:張騫為報效祖國,不畏險阻,勇于開拓的獻身精神值得我們很好學習。作為一個成功者所具備的基本素質,即:有膽、有識、有行、有恒。
教師:漢武帝以后,西漢商人還開辟了海上交通要道,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教師出示:
2.絲綢之路(海上):廣東沿海→( )→( )→( )→( )→( )。
教師演示: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教師:在馬來西亞發掘出與漢代陶片紋飾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亞出現了漢代錢幣和陶器。這些考古發現,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略。
教師: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從這些地方考古發掘漢代的絲織品、錢幣和陶器,不僅證實當時絲綢之路的存在,而且說明當時我國的對外貿易已相當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