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3、明朝中期以后資本主義萌芽及清朝資本主義性質手工業發展概況。讓學生觀察p117頁下圖《施復夫婦經營絲織業的機房》,說一說施復夫婦織不織布?他們在干什么?引導學生讀小字,了解施復夫婦發家過程,他們成了大機戶,剝削機工。教師導:這不是當時個別現象,明朝中期以后,蘇州、松江等地的絲織業中已出現了許多象施復夫婦一樣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了。當時有“機戶出資,機工出力”這種現象了。學生研讀課文,了解“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現象是什么?及這種現象反映的是什么實質?學生議一議(略)。師述:這種現象是當時社會生活發生新變化的反映——在封建生產關系內部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的萌芽,到了清代這種資本主義性質手工業有了發展,但仍處于萌芽階段,發展仍很緩慢。究其原因,與清朝統治政策有關。導入“閉關鎖國”政策學習。板書:閉關鎖國政策 1、師解釋: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這是自明末以來中國統治者長期推行的一項治國方針,就是主觀割斷中國與世界的聯系,使中國處于閉目塞聽的狀態。 2、提問:清朝為什么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結合乾隆帝信函,培養學生研讀史料,從材料入手解決問題。師生一起互動,學習p118頁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說出哪些方面原因,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答案。
3、與學生一起了解清政府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學習第二自然段:教師講清在對外貿易上由實行海禁政策到閉關政策的出臺過程。
4、導入閉關鎖國給中國帶來的嚴重不良后果。板書:“閉關鎖國”政策影響布置學生研讀課文p118頁最后一段及p119頁小字,思考“閉關鎖國”政策影響。學生回答,教師強調。
5、學生探究活動一:對比一下明朝鄭和下西洋,引進外國作物和清朝閉關鎖國的不同后果,談談你的想法。
6、學生探究活動二:議一議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造成什么嚴重后果?請聯系當前對外開放的現實,談談你的看法。肯定學生思維,允許學生有不同想法。教師小結:我們應從“閉關鎖國”改革中吸取教訓: 1、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不可能與世界隔絕,應廣泛交往,否則,將被時代所淘汰; 2、在交往過程中應積極學習別國的長處,發展自己; 3、我國目前的開放政策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有力保障; 4、我們應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
三、小結新課
學生談本節課學習收獲、體會,置疑問難。
四、練習鞏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