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點擊::第一范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⑴知識目標
掌握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狀況即:農業生產發展的表現、特點及其作用;手工業進步的表現;商業繁榮的表現、特征;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了解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過程和結果
⑵能力目標
通過對明清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分析,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相關知識點的能力
通過探索明清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商品經濟活躍與資本主義萌芽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從經濟角度(生產力)入手分析新的社會現象(生產關系)的能力。
通過對明清經濟發展的分析和對“閉關鎖國”政策后果的討論,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
自備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強化“左圖右史”的學習歷史的方法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書和相關史料,觀察圖片,培養學生從書和史料中尋求答案的正確的學習歷史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⑴制作本課的多媒體課件,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
⑵通過設疑討論、辯論會、表演小品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⑶通過查閱資料、準備小品等活動,培養學生運用辯證的方法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明清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和“閉關鎖國”政策后果的分析討論,提高學生以史為鑒,擁護今天改革開放政策、珍惜改革開放成果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及處理方法
重點:明清經濟發展的表現、特點和作用;“閉關鎖國”政策
難點:資本主義萌芽
課前導學
通過小學、初一上學期歷史知識的學習及影視、課外書等的熏染,初一學生有一些歷史知識的積累,學習歷史的興趣和主動性都很高,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的愿望也很強。但是本節課的內容涉及的是抽象的經濟現象,是學生知識點和興趣的“盲區”,因此教師必須在教法上多探討。
教學策略和方法
復習提問法:既鞏固以前所學的相關內容,又可導入新課,還可以滿足初一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良好愿望,加強師生互動
重點講解法:經濟領域的相關知識學生較陌生,教師需對重點知識進行講解
材料輔助法:將書中的相關史料和圖片用多媒體、投影等形式預先處理,讓學生表演施復夫婦經營史一段。
重點講解法:經濟領域的相關知識學生較陌生,教師需對重點知識進行講解材料輔助法:將書中的相關史料和圖片用多媒體、投影等形式預先處理,讓學生表演施復夫婦經營史一段。這可以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本內容。
學 生 活 動
預 期 效 果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
自古我國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時期,我們的先民們就已經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和粟(學生回答),商朝時有了五谷(稻、黍、粟、麥、豆)(學生回答),漢朝時中原和西域互通有無,傳入了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蘿卜等(學生回答),北宋時我們又從國外(呂宋島)引進了高產的水稻占城稻(學生回答)。
到了明朝時期我們又從國外引進了多種農作物,大家想不想知道是哪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一、明清經濟的發展
學生進行爭論,表明自己的觀點:陸續回答出問題。
盡可能多的提供信息,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參與的積極性。
講授新課:
一、明清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