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1 農業 (教師指導學生看書,讓學生找出引進的農作物)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向日葵──農作物品種增多
玉米:(教師講解)明朝文獻中又稱“御麥”、“玉麥”、“西番麥”等,原產美洲大陸從美國南部經墨西哥直到秘魯和智利的狹長地帶。1494年哥倫布從美洲歸來時把玉米果穗作為珍品奉獻給西班牙國王,玉米開始傳入歐洲,而后向世界各地傳播。16世紀時引入我國,開始時在山區種植,到明末,福建、浙江、云南、貴州、廣西、河南、河北、山東、甘肅、陜西等地都有種植。
甘薯:(教師講解)甘薯又名“番薯”、“地瓜”、“金薯”等,分紅、白、黃、紫等多種。甘薯的引進,改善了我國農作物的結構和食譜,成為我國舊時代度荒解饑的重要食物之一。據古籍記載,荒年時“鄉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清道光年間,福州人在烏石山建“先薯亭”以紀念這一成功的引進。為了紀念陳振龍,人們將他譽為我國的“甘薯之父”,國際上也將他帶苗回鄉的時間定為甘薯傳入我國的時間。
馬鈴薯:(教師補充)大約在1573----1620年傳入我國。由于它高產,成熟條件要求低,因此成為世界上種植范圍最廣的作物,解決了全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糧食問題。
花生:(教師講解)又稱落花生、地豆、番豆、長生果、萬壽果等,原產南美。我國也是花生的原產地之一,不過一直沒有把它當作重要的油料作物,直到美洲的新品種傳入以后,它才成為我國許多地區的主要油料作物。
向日葵:(學生可答出又名葵花)
(教師講解)又稱朝陽花,原產美洲,17世紀從
東南亞傳入我國,時稱“西番葵”、“丈菊”等。
我國在先秦時代已經知道這種植物,古人也已經
食用葵子,但它成為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明代引
進美洲新品種以后的事了。
(教師小結)這些農作物的引進,大大豐富了
我國農作物的品種。
學生從書中找出引進的農作物,拿出帶來的實物
引導學生看世界地圖,找到相關國家,弄清引進線路
學生朗讀材料
引導學生看中國地圖
教師引導學生看書中相關內容,也可找學生朗讀
學生踴躍回答問題,回答出玉米、甘薯、馬鈴薯別名
資料,形象、直觀,有利于學生接受更多的信息。 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1 這些農作物為什么都來自美洲?
教師可簡單介紹美洲15世紀末西歐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創造的文明,其中居住在中、南美的印第安人數目較多,有的比較先進,曾創造發達的農業文化,建立了早期的奴隸制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