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在這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本草書籍,醫書問題很多。于是,他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后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他不但讀了八百余種上萬卷醫書,而且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敦煌的經史巨作,他遍讀了;幾個古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鉆研過。他還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藥學的詩句。這些詩句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藥學知識,幫助糾正了前人在醫藥學上的許多謬誤。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采訪。后來,他多次外出采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教。其中有采藥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藥物。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艱苦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于萬歷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藥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載方一萬多個,附圖一千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教師引導]請根據剛才你們講的故事,我講的李時珍的生平并結合課本上關于李時珍的介紹,想一想,李時珍身上有哪些優秀的品質值得你學習?可以討論。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生甲: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
生乙:不盲從古訓的創新勇氣,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
生丙: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為醫學獻身的精神。
生丁:不恥下問的謙虛態度和堅韌毅力。
……
[教師引導]學習了李時珍的醫學成就,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和農學家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板書]2.宋應星和《天工開物》
3.徐光啟和《農政全書》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把課本上與宋應星相關的內容再看一下。了解宋應星的生平和《天工開物》的內容。看看從中能得到什么。
[學生看書]……
[教師講解]宋應星(1587~?),號長庚,江西奉新人。萬歷四十三年(16XX年),與兄同時中舉。崇禎七年(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縣教諭(縣學教師),公余即著手著述《天工開物》,三年后刊行。后來,還做過福建汀州府推官(掌勘問刑獄)和安徽亳州知州。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關,他解職家居,后來參加了南明政府的抗清斗爭。失敗后,返回家鄉,康熙三年(1664年)前后病逝于家,終年七十八歲左右。
《天工開物》共有上、中、下三卷,分為糧食作物栽培、谷物加工、制鹽、制糖、榨油、養蠶與紡織、染色、五金、冶鑄、錘鍛、陶瓷、造紙、顏料與墨、舟車、兵器及珠玉等18部分,并附有123幅圖畫。此書幾乎論述了工農業所有部門的技術,反映了我國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許多生產技術和經驗,對研究明代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具有很高的價值。《天工開物》于17世紀末傳入日本,1869年被譯為法文,此后在歐洲廣泛傳播,被譯為多種文字。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