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昌盛的秦漢文化》第一課時導學案
過渡:XX年5月12日14時28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時刻,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山崩地裂,生命臨危,頃刻間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成為許多人心中永遠的回憶,也留下了抹不去的傷痛和感動。
1、提出問題:面對地震災害這個惡魔,難道我們就束手無策,聽天由命嗎?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
2、東漢時,地震也頻繁發生,那時有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測定地震方向的儀器。他是誰?這個儀器叫什么名字?
3、接著顯示地動儀模型,提出問題:假如你是張衡,如何用地動儀測定出汶川大地震的方向?(注:汶川位于我國西部,緯度:31.0°n ,經度:103.4°e)
師在學生介紹之后進行總結:據學者們考證,張衡在當時已經利用了力學上的慣性原理,“銅柱”實際上起到的正是慣性擺動的作用。而歐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類似的儀器,比起張衡的發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問:張衡除了在科研方面有巨大的成就之外,他又有怎樣的人格魅力呢?
過渡:我們的生活中不免會遭遇難以抗拒的自然災害,要想生存下去,除了普通老百姓的勤勞和智慧外,也離不開勤于鉆研、造福百姓的科學家。而疾病也會帶給人們傷痛,除了我們要樂觀面對,平時積極鍛煉身體之外,還需要誰。。。。(醫生)
【醫學詩篇】
華佗(擅長外科、“麻沸散”、五禽戲)
1、問:如果生病了,你是喜歡去看西醫,還是中醫?為什么?
引導:(1)西醫做手術打麻醉針,而東漢以后,中醫做手術用什么辦法進行麻醉呢?(麻沸散)是誰發明的?(華佗)
(2)課間操時間我們做什么運動來鍛煉身體?(體操)大家知道嗎,在東漢時華佗就發明了強身健體的體操,是什么呢?(“五禽戲”) 為什么叫“五禽戲”?勤練“五禽戲”的人身體會怎樣?大家想不想自己也身強體壯,健健康康啊?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2、江蘇徐州有華佗紀念墓;沛縣有華祖廟;安徽華佗國藥廠。問:人們為什么如此懷念華佗?
師總結:華佗擅長內、外、婦、兒、針灸等各科,對外科尤其精通。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立新的學說。是東漢民間的“神醫”。他一生專職醫學,不追求名利富貴,曾多次拒絕朝廷和地方的征召、舉薦。只愿作一個平凡的民間醫生,以自己的醫術來解除病人的痛苦。他樂于接近群眾,足跡遍及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等地,深得群眾的信仰和愛戴。
過渡:華佗擅長外科,東漢時期還有一位醫學家,他擅長內科,問:他是誰呢?(張仲景)
張仲景(擅長內科、《傷寒雜病論》)
1、顯示圖片醫圣祠。醫圣祠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市。它是"醫圣"的張仲景的墓祠紀念地。
兩側是一幅對聯:上聯是“陰陽有三,辨病還需辨證。”下聯是“醫相無二,活國在于活人。”問:為什么給張仲景墓祠寫這樣的對聯呢?
引導:(1)張仲景的這種“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和“八綱”、“八法”等治療方法都在哪部書中闡述呢?(《傷寒雜病論》)
(2)介紹張仲景走上從醫道路的緣由。他從醫之后又是怎么做的?
由于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后來,為了紀念張仲景,百姓們就把坐在藥鋪里給病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所以醫生也就成了"坐堂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