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0課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概述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理解和思考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問題的初步能力,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念。培養學生追蹤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目標,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是我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民族融合的前提條件。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初步樹立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歷史價值觀。
二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北魏孝文帝改革。
難點:①正確認識民族大融合含義。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學習方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四、學習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播放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在這五十個民族中,有沒有我們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匈奴族、鮮卑族、羯族、氐族呢?(沒有)那么,他們到哪里去了呢?(學生讀課文,看看那時北方民族融合的情況)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西晉滅亡后,中國歷史進入了東晉十六國的分裂時期。(展示東晉十六國地圖)北方地區陷入嚴重的戰亂。4世紀后期,哪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統一了黃河流域?(前秦統一黃河流域地圖及淝水之戰)什么戰役后,該政權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的狀態?
2、后來,哪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再次統一了黃河流域?鮮卑族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它是怎么統一黃河流域的呢?它的統一有何意義?
3、動動手:回憶北方少數民族內遷中原的有關內容,讓學生用方向箭頭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民族流動趨向示意圖》上畫出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的遷徙方向。
4、(展示北方少數民族內遷圖)從東漢末年以來,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到中原地區,他們同黃河流域的漢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響,民族差異逐漸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縮小,出現了民族融合的趨勢。那么,黃河流域各族人民在生產技術和生活習俗上相互影響的表現有哪些呢?請閱讀課文,說說具體情況。
5、(展示民族融合趨勢表現圖)各民族在生產技術和生活習俗等方面相互學習,相互影響,聯系日益密切,逐漸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漢服”、“漢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說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6、換位思考:在北方民族融合趨勢中,假若你是孝文帝,你會怎么想、你會怎么做呢?
(a、“順者昌,逆者亡”,我要順應潮流,采取漢化措施,消除民族隔閡,促進民族團結,從而穩固我的政權。
b、漢族文化比我們先進,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祖母馮太后的許多改革措施不也是向漢人學習的嗎?只有向漢族學習,才能促進自己的發展。相反,如果我們目光短淺,思想保守,停滯不前,我們的民族豈不是越來越落后?
c、鮮卑人在生活習俗上、禮儀制度上還很落后。只有改變我們民族落后的習俗,向漢族學習,才能加強同漢族的聯系,促進民族間的和睦相處,鞏固我的政權。
d、我要移風易俗,吸收中原的文化,用漢族先進的禮儀文化來治理國家,做個有作為的人。)
7、那么,孝文帝會從哪些方面展開改革呢?(請同學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