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課三秦始皇功過的辯論》教學設計
以上六點清楚地說明秦始皇是一位有作為的國君,是一位對中國歷史有杰出貢獻的帝王,所以我再次闡明我隊觀點,秦始皇是一位功大于過的國君,謝謝!
反方一辯陳詞: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大家好,剛才正方一辯講到了秦皇的功績,但是我隊認為他的功績卻遠遠比不上他的暴政,暴政是他主要方面,原因有下面五點:
(1)秦始皇是一個驕奢淫逸的國君,修建的豪華的阿房宮和巨大的驪山陵墓就是其罪證之一;
(2)秦始皇修長城、馳道、每年服勞役的不下三百萬人,精壯勞力幾乎全部服役,嚴重破壞農業生產。
(3)賦稅重,秦朝賦稅是將農民收獲2/3以上繳給國家,農民生活困苦不堪。
(4)刑法殘酷,秦始皇主張輕罪重罰:就是輕微的犯罪,處以極重的刑罰,希望通過重刑杜絕犯罪。單是死刑就有車裂等十多種,還有連坐和族誅等刑法,老百姓受到酷刑處治的人很多,是其罪證之四。
(5)在文化上秦始皇采取焚書坑儒的方式摧殘了文化,箝制了思想造成歷史文化典籍的損失。
綜上所述,我隊認為,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暴君,他過大于功。
二辯階段:正方二辯陳詞:
剛才反方一辯講到秦始皇修馳道,長城問題,在這里我需要說明,秦始皇修長城的目的是什么?它是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并不是僅僅以個人的利益出發,他也從老百姓的利益考慮出發的,秦始皇是征用了民力,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方的城墻連接起來,又修起了不少城墻,筑起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墻,這條城墻雖然耗費了秦朝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它的積極作用大于消極作用,它維護了秦人民的安定團結,給秦朝人民帶來了和平局面,同時也是中國人民智慧和獨創性的象征,我認為這不是秦始皇的“過”,而是秦始皇的“功”。
反方二辯陳詞:
雖然秦始皇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抵御匈奴南下而修建長城,但是他給人們造成災害卻是深痛的,幾家燈火幾家愁,大家都知道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當時全國總人口約二千萬,除去婦女一千萬人,再除去男子一千萬中的老弱病弱殘,剩下的青壯男子總數有三四百萬人, 修弛道,建宮室,筑長城幾乎不下三百萬人,連丁女也被征調運輸糧食,死傷者無數,可是長城是用累累的白骨壘建起來的,是用人民的血和淚修成的。這難道還能被看作是秦始皇的“功”嗎?
三辯階段:正方三辯陳詞:
除我隊上述理由認為秦始皇對中國歷史有重大貢獻,是杰出的君王外,史書上還記載著秦始皇的其他功績。
例如:還提到交通方面的成就,戰國以來,各地車輛大小不一樣,因此車道窄寬不一,車輛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十分不方便,而秦始皇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有利于全國各地車輛的往來。
另外,秦始皇修建以咸陽為中心的兩條弛道,一條向東通到齊燕地區,另一條到達就是吳楚地區,另外還修建“直道”、“五尺道”、“新道”,構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的道路網,有利地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交流,也有利于政令的通達,軍隊的調遣,這些在當時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秦始皇派蒙恬打敗匈奴后,設平原郡,在平定南方后,添設南海,桂林、象郡三郡,遷移50萬人到五嶺以南戍邊和開墾荒地,推進漢人和越人雜處,同時還在西南地區開通道路,設置官吏加強統治,這些措施既加強秦朝的統治,又促進了西南經濟、交通的發展,這些不可不謂是壯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