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兩漢經濟的發展-
[學生回答]有,白渠。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田蚡是為了個人私利不讓治河的。因為他的田產在黃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的田地免除水患。田蚡在阻止漢武帝治河時的理由是“江河之患是上天的事,不要以人力強行堵塞,強行堵塞未必順從天意”。所以迷信的漢武帝聽了他的話,聽任黃河水泛濫了二十多年。
[學生回答]種桑是為養蠶,種麻為了織布。
[學生回答]漢代的絲織業和麻織業發達,由此反映了漢代的手工業也是發達的。
[學生看書]……
[學生列舉]使用提花機,染色技術很高,能織出精美的花紋和萬紫千紅的色彩。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為了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中央的財政收入,實現經濟上的大一統。
[學生回答]城市的繁榮。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規模大:西漢都城長安和東漢都城洛陽,規模宏大,人稱東西二京。二京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長安人口有五十萬左右,東漢洛陽人口在百萬以上。
布局上:長安城內的街道寬闊筆直。兩旁綠樹成蔭,還有較為完備的排水溝,下水道。
商業活動:城里有專門的商業區,叫做“市”。市場上商品繁多,有生產原料、工具,有日常用品,還有各種食品,望去令人眼花瞭亂。
學生討論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答案一:這些規定太過于死板,買東西很不方便。另外,籠統地規定不分益鳥、害鳥都不得“彈射”,也不科學。
答案二:這些規定很對,有利于市場管理和環境保護。
答案三:略
[教師總結]我們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地看。不能簡單地用對與不對來概括。對于這些規定,我們應該看到它好的一面,比如保護環境,規范市場秩序等。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對商業活動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不利于商業的發展等。
通過圖片和資料的展示,引起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
指導學生看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