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c、從劉家港海運大米到直沽 d、到西藏經商受到駐藏大臣的熱情接待
8、回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最早生活在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這首詩寫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a、統一全國,疆域遼闊 b、文化事業發展
c、中外交往頻繁 d、民族融合發展
10、下列關于我國結束分裂割據,實現大統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確的一組為
a.隋-西晉-秦-元 b.西晉-隋-元-秦 c.秦-隋-西晉-元 d.秦-西晉-隋-元
【課外閱讀•蒙古軍的西征】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開了大蒙古汗國的西征的第一幕。他發動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戰爭手段嚴懲殺害蒙古使者和商隊的花刺子模國(位于今天的中亞地區),此次西征遠抵里海與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基礎。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孫子拔都再次率領西征,遠至欽察、俄羅斯、匈牙利、波蘭等國家和地區,并且建立了第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欽察汗國。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進行第三次西征,遠至敘利亞、埃及、伊拉克等國家或地區,并在波斯地區建立了又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伊利汗國。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孫被人稱為“世界征服者”。
蒙古汗國軍三次西征開疆拓土,建立了欽察汗國、伊利汗國、察合臺汗國及窩闊臺汗國,這四大汗國為橫跨歐亞的蒙古大帝國奠定了基礎。蒙古帝國的版圖之大,在地圖的西、北兩個方向上幾乎難以描繪,遠遠勝過漢唐二朝。
三次西征給被侵略的國家和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以畜牧業為生的蒙古人對農業和城市的破壞和摧毀是毫不吝嗇的。花刺子模的玉龍杰赤變成澤國,馬魯綠洲變成荒蕪地區,都是蒙古軍決堤灌城的結果,成吉思汗更因一個孫子戰死范延城下,便憤怒下令將該城徹底毀滅,變成一堆瓦礫,這些都使西域人一談起蒙古軍就為之色變。
蒙古軍三次西征,溝通了東西方的經濟和文化聯系,把中國的發明,如火藥、造紙術、印刷術、羅盤等傳到西亞及歐洲等國;同時亦將西方的天文、醫學、歷算等傳入中國。由此可見,蒙古軍西征確實對中國史及世界史有極深遠的影響。
【反思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