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綜合探究八 做文明生活的小管家教案
許多家長主動給孩子買新文具的理由,是希望孩子新學年有個新開端,更用功學習。但是,好幾位考上哈佛等世界知名大學的孩子,直到上大學還用的是小學一年級時的鉛筆盒。這些孩子的家長從小小文具上培養(yǎng)孩子克勤克儉的美德,艱苦奮斗的精神,其實是對孩子健康成長的真正饋贈。
譚靜同學呼吁同學們從愛護文具開始,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減少浪費的好習慣。她還征求了同學們對舊文具的處理意見。46%的人希望開設文具舊貨交換市場,33%倡議將剩余文具捐贈給“希望工程”,24%愿意自己動手將文具改裝重新利用,28%建議建設文具改裝工廠。譚靜說:“一枝筆少了彈簧,另一枝壞的是筆桿,把兩枝筆稍加修改重新組裝成一枝新筆用,不是挺好嗎?”(見《北京日報》)
資料二
情景1:1994年中學流行穿兩三百元的大軍靴,許多男生趕時髦要買。一位家長為難地說:我一個月才掙200多元,是強撐著才買的。沒辦法,孩子說要不買同學會看不起他。
情景2:一位40歲左右的開出租汽車的婦女曾經(jīng)傷心地說:“我不知道哪里對不起我的孩子了。我開車掙錢供養(yǎng)他,很辛苦。但他都該上高中了,還不懂事。他看不起我,但看得起我的錢。他今天要我給他錢買流行唱片,太貴了,我沒有給他。他就跟我吵,說我沒文化……”
【提問】從中我們應該受到什么啟發(fā)呢?
學生回答略。
【總結】我們的消費水平是由我們的收入水平?jīng)Q定的。我們不能夠不顧我們的收入狀況,盲目地、過度地去消費。即使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也不要忘記節(jié)儉。即使是我們通過信貸的方式,今天去花明天的錢,我們依然不要浪費明天的錢。
資料三
某繁華商業(yè)街上。一個初中生趙某某隨手把一團東西丟在路上,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肉包子皮。原來他只吃包子里面的肉,包子皮就隨意扔了。某學校的垃圾箱前。曾經(jīng)有人對學校垃圾箱作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里面滿是“旺仔牛奶”、“雪碧”、“娃哈哈”、“小龍人”等硬軟飲料室盒,F(xiàn)在的中學生都不愛喝開水或茶水了,口渴了動不動就喝高級飲料。一位老師不無憂慮地說:“現(xiàn)在的孩子越吃越好,身體鍛煉卻越來越少了!
在某高級飯店。一間包間里不時傳來陣陣孩子們奶聲奶氣的歌聲、笑聲,原來是一位家長在為兒子舉行生日宴會。家長為孩子舉行生日宴會已成為一種規(guī)矩。某學校老師對本校初一年級50個學生進行了一次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1/3的學生開過生日宴會,有近1/2的學生開過不止一次,其中田某的父母就為她舉行了三次生日宴會,且一次比一次規(guī)格高、花銷大。
資料四
現(xiàn)在農(nóng)村置辦酒席的名目越來越多,婚喪嫁娶自不必說,就連參軍、升學、過生日、生孩子,甚至搬家、蓋房子也都備酒席,而且“檔次”越來越高,“份子”越隨越大!岸y出手,五十靠邊走,百元鈔票喝頓酒”,已成為許多地方的普遍現(xiàn)象。重禮之下,許多農(nóng)民苦不堪言。隨吧,兜里沒子兒,不隨吧,被視為“小摳兒”,在鄉(xiāng)親們面前“掉價”,乃至怕以后有事難辦。有一個村民一年光上述“喜宴”隨禮就隨出多元,幾乎是全家一年的收入。
數(shù)字顯示,XX年陜西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收入只有5124.2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155.8元,在西部省份中居中游偏下水平。據(jù)了解,整個西安的餐館、酒樓、大排檔約為9000家,每天產(chǎn)生的“垃圾”難以計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