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糞尿的處理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列舉人糞尿的資源價值。
2.明白對人糞尿進行處理的原因。
3.知道人糞尿無害化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
1.通過收集有關人糞尿無害化處理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和篩選有用信息的能力。
2.完成問題綱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3.通過參觀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進一步發現問題的能力。
4.通過提交“人糞尿處理及利用的可行性報告”培養學生撰寫小論文的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關注人糞尿對環境的影響,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資源意識。
●教學重點
1.認識人糞尿的資源價值。
2.認識人糞尿對環境的影響。
3.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資源意識。
●教學難點
1.組織參觀。
2.通過活動增強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和資源意識。
●教學方法
參觀結合、分析討論。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1)聯系參觀單位及負責人,安排講解。
(2)有關農家肥料的介紹資料。
(3)沼氣池、高溫堆肥、生態廁所的介紹資料。
2.學生準備:(1)完成問題提綱(每個學生至少3個問題)。
(2)收集人糞尿處理的相關資料。
(3)參觀用的筆記本、筆。
●課時安排
1課時(參觀活動可安排在節假日進行)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人類是生物圈的一員,我們每天要從生物圈中獲得營養和氧氣,又要把糞便、尿液等廢物排到環境中去,人糞尿如果不經過處理,就會影響到人類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須對人糞尿進行無害化處理。
[講授新課]
一、分析資料,提取有用信息。
教師設問:
①在大家眼里,人糞尿是“臭烘烘,臟兮兮”的,那么,人糞尿是不是“百無一用”呢?
②請你說出人糞尿中含有哪些物質?
③人糞尿中的有機物能不能直接被植物的根吸收?
④在生態系統中,哪些生物能利用和分解人糞尿中的有機物?
⑤含氮、含磷和含鉀的無機鹽對于植物的生長有什么用處?
⑥有了各種化肥,還需要用人糞尿及禽畜糞尿做肥料嗎?為什么?
教師設問:①如果一個成年人一年要排出約800千克的人糞尿,請你計算一下我國每年有多少人糞尿排到環境中?(按13億人口計算)
②人糞尿若不經處理直接排到環境中,會對環境造成什么影響?
③怎樣處理人糞尿才能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呢?
④生產沼氣和高溫堆肥的原料是人糞尿、禽畜糞尿和農作物秸稈,它們在沼氣池和堆肥中,都會產生50℃~65℃的高溫,這與消滅病菌和蟲卵有沒有關系?
二、討論交流,認識人糞尿的價值及對環境的影響。
學生:針對教師所提問題,展開討論。
①人糞尿是有一定利用價值的。人糞尿和禽畜糞尿叫做農家肥料,在化肥問世以前,農家肥料保證了農作物的生長和糧食的收成。
②人糞尿含有氮、磷、鉀、水分和有機物等。
③人糞尿中的有機物是不能被植物的根直接吸收的,需經過分解轉變成無機物后才能被吸收。
④在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能利用和分解人糞尿中的有機物。
⑤氮、磷、鉀是植物生活的三大要素,如果缺少含氮無機鹽,植物就長得矮小瘦弱,葉子小,光合作用會受到影響;缺少含磷的無機鹽,植物的果實會小而少;缺少含鉀的無機鹽,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能正常運輸到指定器官,植株也特別容易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