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植物體的基本結構第二節細胞(課1)
(2)讓學生按上次課的要求將顯微鏡取出并安放好,選好鏡頭,對好光源,此步驟是學生復習鞏固知識的一步,應提醒學生正確地操作。
(3)制作臨時裝片:①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老師先示范正確的擦拭動作(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輕輕夾住玻片的邊緣,另一只手拿紗布將玻片放在兩層紗布之間,用食指和拇指夾住輕輕擦拭,用力要均勻。然后讓學生進行,注意糾正錯誤動作,可以在學生操作的時候提問為什么要將玻片擦干凈,這樣可以讓學生理解擦拭的重要性。②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學生在初次參與生物實驗時,往往會認為無論材料還是試劑越多越好,這時要提醒學生以適量為最佳,水滴太小容易產生氣泡或干涸,影響觀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載玻片而污染顯微鏡。所以,適量的概念要從此開始反復地強調,使學生樹立一個科學的實驗觀。③用鑷子撕取蒜瓣表面或洋蔥鱗莖表面的薄膜,以0.5cm×0.5cm為宜。同上一步一樣,強調適量,將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鑷子將其仔細展平,這時學生就會親身體會到,撕下的薄膜越大就越不容易展平。④蓋上蓋玻片,按照教材第16頁右上圖的方法來進行,目的是防止蓋玻片下出現氣泡(可以采取簡單的方法讓學生認識氣泡,詳見課后的小資料)。⑤將制成的裝片放在顯微鏡物載臺上,讓蓋玻片下的實驗材料位于通光孔的中央,調焦觀察,此步應注意:a.用低倍鏡觀察。b.嚴格按照顯微鏡的操作規程來進行,因為此時學生對顯微鏡的使用處于半生不熟的階段,又急于想看到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的內容。所以,極易出現錯誤操作,老師必須強調按操作規程來使用顯微鏡。③染色,將裝片從顯微鏡物臺上取下,放在桌面上進行染色。這里要告訴學生,不能直接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進行染色,否則會污染顯微鏡,染色后的裝片一定要擦干凈周邊的液體再用顯微鏡觀察。
(4)在完成上述過程后應讓學生獨立地再做一次(可以準備幾種不同的材料,詳見課后的小資料)。
(5)留出3~5分鐘做本課的小結,可以重復強調一下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為了便于學生記憶,用一個字表示一個步驟。如,“擦”、“滴”、“取”、“放”、“展”、“蓋”“看”(染色不是必須的基本步驟,因為有些活體裝片是用來觀察運動狀態的,一經染色將細胞殺死后就無法達到觀察的目的了。例如,觀察胞質環流現象以及動物實驗中對草履蟲的觀察等等)。另外,小結也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當然,有些問題是要學生在多次實驗課后才能解決的。例如,操作的熟練程度,取材的適量等等。在此,老師要就本課中學生出現頻率較高的問題加以解釋,對于這些普遍出現的問題還是及時糾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