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使用顯微鏡 教學設計
取鏡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鏡。指導學生看書37頁:取鏡和安放。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顯微鏡的構造 學生兩人一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之后回答教師指示部分的名稱。(教師利用課件,點擊即顯示各部分名稱)
顯微鏡的使用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鼓勵,引出顯微鏡的使用。介紹三種觀察標本:
(1)寫有“上”字的玻片;(2)印有數字的透明紙;(3)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
對光 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按照先看到一個白亮的視野→放入標本→-看到清晰像的順序(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
(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睜。(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
觀察 學生邊看書自學邊操作顯微鏡進行觀察。
(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
(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
(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強調
⑴用低倍物鏡(10×或8×,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
⑵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⑶鏡茼先下降后上升,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以免壓碎標本。
⑷左眼看目鏡,右眼睜開是為了畫圖。引導學生繼續觀察。
思考并回答問題:
⑴為什么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的?
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⑶不透明紙上的數字為何看不清?
⑷放大倍數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與大小有什么不同?
5.練習反饋
1.寫有“上”字的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字。
2.顯微鏡的目鏡5×,物鏡10×,放大倍數是( );目鏡10×,物鏡10×,放大倍數是( );目鏡10×,物鏡40×,放大倍數是( )。
3.如果物像偏左,你應將標本向(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6.教學反思
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學生作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解決了不少問題,以后的學習中還會用到顯微鏡,所以在開始就要強調規范操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