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植物教學設計
種子植物與前一節的藻類、苔蘚和蕨類一起,構成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并為后面學習的“種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礎,由于這一節的教學內容包含了許多學生未曾接觸的結構名詞,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將本節內容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為種子結構的教學,第二課時是關于種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教學,其中,第一課時無疑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并能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
②描述菜豆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③說出種子植物比其他三類植物占優勢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標:
①學會科學觀察的基本步驟及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考的
能力;
②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人的交流和合作;
②培養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1、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識記種子的結構及部分的功能。2、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的科學結論的能力。
教學難點
1、觀察玉米種子的子葉、種皮和果皮是本課題的教學難點。因為玉米種子的子葉只有一片且很薄,不易觀察;玉米種子的種皮和果皮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很難分開,不易觀察。
2、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指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方法
啟發式引導、交互式交流、演示法、實驗法
課前準備
教師:1、教具準備:①浸軟的菜豆種子、玉米種子和花生種子、培養皿、解剖針、鑷子、刀片、放大鏡、滴管、稀釋的碘液。②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外型和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2、課前將學生分成四組,分別調查家鄉植物種類及其特征,每組繪制一種家鄉常見植物(代表一類植物)的頭飾,以備在課上使用。
學生:課前預習教材(p83-85)并采集3種以上植物的種子或果實,以備課上使用。
教學設計
教學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
入
新
課 組織指導表演劇
提出:種子植物是如何繁殖的?一粒小小的種子為什么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體?這與種子的結構有關。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采用表演劇——不同植物類群代表各訴說本“家族”(類群)的特征。引出種子植物。 采取寓教于樂的形式啟動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展
示
種
子 請兩位同學到講臺前展示自己收集的種子或果實,并介紹它們的名稱。
展示不同的種子,提出:不同種子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各不相同。那它們的結構是否也不相同呢?通過下面觀察實驗,你會找到答案。 展示并介紹各種子的名稱
通過觀察種子的形狀、大小和顏色,使學生從感性上認識種子,了解種子的多樣性,知道不同種子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各不相同。 角色互換,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獲取新信息。
觀
察
菜
豆
種
子
結
構 指出觀察生物體的基本步驟是:由表及里、先形態后結構,先宏觀后微觀。
巡視指導,視實際情況提供必要的豆類種子,鼓勵學生從種子結構的形態、位置、名稱等方面推測各結構的發育方向或功能。
組織發言,小組間討論、交流。
板畫演示豆類種子的結構 小組觀察實驗臺上(或自帶)的菜豆種子,對照課本的結構或教師提供的掛圖,推測種子各部分的發育方向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