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種子植物
一、教學目標①認知方面,認識并能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②能力技能方面,通過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學會觀察的一般方法,并能應用于今的學習和研究之中;③情感方面,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與創新意識。
二、重點和難點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 課前準備
教師:觀察種子的結構所需的各種材料用具: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常見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圖片;藻類、苔蘚、蕨類、種子四類植物的cai課件(掃描或下載);常見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的cai課件(掃描或下載);動態展示桃的果實和種子的cai課件[動畫:桃的果實(完整)縱向剖開(展示種子)]
學生:不同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如花生、蘋果、桃、梨的果實,松的球果、種子等。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引言:
藻類、苔蘚、蕨類三類植物都不結種子,而我們常見的花草樹木、瓜果蔬菜、糧食,絕大多數都結種子,故統稱為種子植物。這樣溫故而知新,自然而然導入新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可以說,我們都是靠種子植物養活的。不同植物的種子其大小、形狀各異,如:海椰子的種子,大到重達1 500 g左右,而斑葉蘭的種子,小到1億粒的重量才有50 g。那么,不同植物的種子其結構是否也迥異呢?以此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第一部分:觀察種子
在實驗“觀察種子的結構”之前,老師要使學生了解觀察生物體的基本步驟(由表及里、先形態后結構、先宏觀后微觀等),然后學生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合作實驗,結合老師出示的菜豆種子結構掛圖,自制的玉米種子結構剪貼掛圖,通過觀察和討論、比較,能夠說出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結構,并且能夠描述這兩種種子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注:玉米種子結構的觀察是教學中的難點,為了指導學生觀察清楚,可自制一張剪貼掛圖來講解它們的位置關系。剪貼圖的制法是:照著現成的玉米種子結構的掛圖,繪制一個與掛圖上的胚同等大小的胚的結構圖,剪下來,并把子葉與胚根、胚芽之間的連線剪開,僅讓子葉與胚軸相連。再將這張圖貼在原掛圖的胚部,使子葉、胚芽、胚根的邊緣游離,教學時用手掀開即可。)
第二部分:產生種子的主要意義
實驗結束后,教師對實驗結果作一概括性小結:種子的基本結構相同,表面有一層種皮,里面是胚。胚實際上就是幼小的生命體。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學生觀察藻類、苔蘚、蕨類三類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細胞——孢子)的cai課件,再觀察種子植物(突出放大其果實、種子的cai課件,就老師給的討論提綱實驗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提綱如下: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為什么?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成為陸生植物中占絕對優勢的類群,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么?
在各實驗小組代表積極發言的基礎上,教師予以肯定并加以完善:孢子于是個生殖細胞,而種子是種器官,種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強得多,種子植物之所以更適應陸地環境,成為陸生植物中占絕對優勢的類群,能產生種子是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