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流動的組織——血液
(學生實驗)學生再次預習課文中的實驗內容,開始試驗,相互交流,探討有關問題。包括:看到了幾種不同形狀的血細胞?簡述他們的形態、大小有什么不同。他們的數量有什么不同。教師巡視、指導、答疑。
實驗完畢,了解化驗單上rbc、wbc、hb、plt英文縮寫所表示的含義,比較所觀察內容和化驗單所列內容的不同(血紅蛋白的不同),引出對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認識。結合觀察內容,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0—62頁內容。
(學生分角色扮演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第一人稱介紹各部分的特點及功能,所列內容由學生編寫,教師稍加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我叫紅細胞,是血細胞中最多的細胞。我的形狀是兩面凹的圓餅狀,到我長成熟的時候,我就沒有細胞核了,我還富含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質,它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呈紅色,而且,他還有一種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與氧分離。所以,我具有運輸氧的功能。所以有人稱我們是“輸氧大軍”。
(多媒體演示血紅蛋白的特性)
我是白細胞,我比紅細胞長的個大,而且有細胞核,但數量要比紅細胞少。我對于保護人體健康來說簡直是功不可沒,但有柄軍侵入人體時,我就會穿過毛細血管壁,來到病菌入侵的部位,把病菌吃掉。所以人們稱我們是“御敵衛士”。
(多媒體演示白細胞功能)
我是個頭最小的血小板,沒有細胞核,形狀也不規則。但我的功勞也不小,當有人受傷流血時,我就會在傷口聚集,加快止血,加速凝血,所以人送雅號“凝血先鋒”。(學生仔細聽,認真記,在笑聲中學會所學知識)。
(多媒體演示血小板的功能)
教師總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血細胞各自的功能和特點,假如生活中由于這些血細胞的數量不正常而引起了某些疾病,那位同學愿意當一回醫生。為他們診治一下?
(小品表演)(創造實踐機會,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
學生上臺扮演醫生和病號,病號手拿化驗單。(貧血、白血病、血友病)(醫生說出病因和治療方法,并向其他同學說出預防措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經驗,實現課程資源的超水平發揮)(通過小品表演起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
三、 聯系實際拓展:
(大屏幕顯示)我們都知道,濮存昕是艾滋病的形象大使之一,他演的電視劇《失樂園》我們可能都看過,同學們對于其中艾滋病的感染過程可能還記憶猶新,從此可以看出,艾滋病是一種什么病?如何預防?(及時捕捉現代信息,補充富于時代氣息的新材料)
學生討論,積極思考,得出結論。
教師從而對學生滲透這樣的思想:遠離艾滋,自珍自愛,關愛艾滋病患者。
四、學生總結收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到了哪些知識,獲得了哪些技能,明白了什么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所學知識)
五、學生活動設計
1、上網查一查:白血病是一種癌癥,治療這種疾病,可以利用造血干細胞技術。了解干細胞技術的發展狀況,制作相關的科技板報進行宣傳,或在校園內、班級內宣講。
2、請你診斷,下列化驗單的主人患了什么病。
血液化驗單
項目 測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