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
學生比較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qū)別,并不困難。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總結(jié)。例如,光合作用在哪里進行?呼吸作用在哪里進行?光合作用必須在有光時才能進行,而呼吸作用何時進行?進行光合作用時,植物體吸收什么氣體?放出什么氣體?而進行呼吸作用時又是怎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物質(zhì)和能量的轉(zhuǎn)換上有什么區(qū)別?
在認清這兩個相反的生理過程以后,可以再提出一些問題,來幫助學生認識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例如,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時,需要的有機物是從哪里來的?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是從哪里來的?植物體進行各項生理活動都需要消耗能量,這些能量是從哪里來的?
在講述呼吸作用與人類的關系時,要盡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和生產(chǎn)實際,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水果、蔬菜、糧食的貯藏,都要盡量減弱呼吸作用來減少有機物的分解,而農(nóng)田及時排澇,雨后及時倒掉花盆內(nèi)的積水,以及農(nóng)田和花盆要經(jīng)常松土,則是保持土壤中有足夠的空氣,從而促進根系的呼吸作用,等等。
--方案
重點:
1、有關呼吸作用的演示實驗的觀察及分析;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實質(zhì);
3、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難點:
1、呼吸作用的概念;
2、呼吸作用的實質(zhì)。
手段:以演示實驗為主,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植物呼吸的現(xiàn)象對學生來說,比較缺少親身的感受。所以通過三個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對植物的呼吸作用進行分析、總結(jié)。對于呼吸作用的實質(zhì),可以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加以說明。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
提出問題:
1、什么是呼吸,請說出你身邊的呼吸現(xiàn)象?
2、人或動物在呼吸時,吸進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3、植物有沒有呼吸?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證明?
組織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發(fā)言。
總結(jié):植物與人和動物一樣,可以進行呼吸作用。呼吸時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二、講授新課:
(一)引導學生對植物的呼吸作用進行實驗設計,驗證植物呼吸時周圍氣體成分是否改變了。
提示:1、選擇什么材料做實驗?
2、進行實驗的容器是什么?
3、怎樣檢測氧氣?(氧氣可助燃)
4、怎樣檢測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向全班同學講解本組的實驗設計。
總結(jié)學生的實驗設計情況,指出其中的不足和科學性錯誤。
(二)植物呼吸作用的實驗:
1、種子和葉片在呼吸作用中是否吸收氧氣:
組織學生觀察演示實驗的結(jié)果。
組織學生分析實驗結(jié)果。
總結(jié):植物在呼吸時吸收氧氣。
組織學生填寫實驗報告。
2、種子和葉片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釋放二氧化碳:
組織學生觀察演示實驗的結(jié)果。
組織學生分析實驗結(jié)果。
總結(jié):植物在呼吸時放出二氧化碳
組織學生填寫實驗報告。
3、萌發(fā)的種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放出熱量:
組織學生觀察演示實驗的結(jié)果。
組織學生分析實驗結(jié)果。
總結(jié):萌發(fā)的種子釋放出了熱。
組織學生填寫實驗報告。
(三)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義:
引導學生通過上面的三個實驗,進一步概括和綜合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的結(jié)論,讓學生自己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義,并且用公式表示呼吸作用。
講解:
植物進行呼吸時,吸入體內(nèi)的氧,能使植物體內(nèi)的有機物氧化分解。有機物分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在有機物分解的過程中,原來貯藏在有機物中的能量,就會逐步釋放出來。有機物分解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部分用于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的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的需要,一小部分能量轉(zhuǎn)變成熱散發(f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