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尿的形成和排出
人大附中 李文莉
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徑;
提高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科學推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尿的形成過程是本節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課前準備
準備人體泌尿系統的模型和掛圖及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準備過濾實驗的實驗用具;
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動畫。
--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
排泄和排遺
排泄的途徑:
排汗、排尿、呼吸
思考排糞便和排尿的不同,區分排泄和排遺。
思考排泄的途徑。
簡介人體生命活動中產生的廢物必須及時排出體外,介紹排泄的概念。由問題:排糞是不是排泄?引出排遺的概念。引導學生說出排泄的途徑。
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觀察泌尿系統的掛圖和模型,思考:
泌尿系統主要由哪些器官組成?
展示掛圖和模型,以問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掛圖和模型,獲得有用信息。
腎臟的過濾作用
完成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認識到實驗模擬的是腎臟的過濾作用。簡單敘述血液經腎臟的過濾后,成分有何變化。
提供實驗用品,介紹實驗步驟,引導學生完成模擬實驗,分析實驗模擬的現象。
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觀察掛圖
資料分析,自主學習,提高獲得信息的能力。通過資料推測腎單位各部分的作用。
人的每一個腎都含有100萬個猶如“過濾工廠”的腎單位。掛圖展示腎單位的結構,引導學生通過資料分析獲得有用信息。
尿液的形成過程
通過觀看動畫,歸納出尿的形成過程。
提供flash動畫,引導學生描述尿的形成過程,適當補充。
尿的排出過程
溫故而知新,對照泌尿系統的掛圖總結尿液是如何排出的。
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推測出尿的排出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我們每天要獲得各種營養以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與此同時我們在生命活動中也會產生許多廢物,這些廢物在體內堆積起來會使我們生病。因此我們的身體就象打掃房間、清除垃圾一樣,把這些廢物收集起來,通過各種途徑及時排出體外。
教師:介紹排泄的定義,引導學生思考“排糞便是不是排泄?”。
學生:分析糞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義,得出結論“排出糞便不算排泄”。
教師:給出排遺的定義,引導學生比較排泄與排遺的不同。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如何排出體外的?
學生:根據生活常識,歸納出排泄的途徑:排汗、呼吸、排尿。
教師:以事例引出問題,激發學生了解泌尿系統的興趣。展示掛圖和模型,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
學生:有目的的觀察泌尿系統的模型和掛圖,總結泌尿系統主要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根據結構特征結合書本,歸納泌尿系統各部分的功能。根據所學知識,說出血液進出腎臟的路徑并得出結論:尿液的形成與血液循環有關。
教師: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點象過濾器。當血液流經腎時,它們將廢棄物從血液中分離出來。腎是如何過濾血液的,我們不妨以實驗來模擬一下。介紹實驗用品及實驗步驟,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學生:完成模擬實驗,觀察思考:那些物質通過了濾紙,那些沒通過?說出模擬實驗中濾紙、液體、濾出物質分別代表腎過濾過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質。試述血液經腎臟的過濾后成分有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