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下冊《人體免疫》教案北師大版
刺激
吞噬細胞
淋巴細胞
使抗原失去致病性 抗體 產生
教師:有些同學會混淆了抗原與抗體的概念,大家可以通過抗原一般是病原體,病原體有一個原字,所以就是抗原,抗體一般在我們身體體內,所以,為我們人體排除和消滅病原微生物,維護
人體健康的就是抗體。
教師:特異性免疫是后天獲得的,專一的,免疫系統接受抗原刺激后產生抗體,抗體被清除后身體仍
保持產生相應抗體的能力。當同樣的抗原再次侵入人體,人體就會產生大量抗體。這種免疫就是特異性免疫。
教師: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都是排除和消滅人體的病原微生物,維護人體的健康。免疫還能及時清除體內衰老的、死亡的損傷的細胞;隨時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
設計意圖:利用水痘等生活中的實例,啟發學生思考特異性免疫的過程,并結合圖片,教師一步一步演示病毒侵入人體的過程,運用動畫的形式,讓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
5.4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5min)
探究三:結合剛剛學過的知識和課本上p112-p113上的內容,填寫下表
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
不同點范圍
特性
形成
作用
相同點
學生活動:獨立完成表格,并派9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表格。
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
不同點范圍對體外異物都有反應只對一種異物有反應
特性非專一性專一性
形成先天形成的后天形成的
作用弱強
相同點排除和消滅人體的病原微生物,維護人體的健康
討論:運用本節課知識討論剛剛在情境導入時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采用科學探究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表格的形式將知識梳理得更清晰,更有條理。獨立完成表格,有利于提高自我歸納,自我總結的學習能力。而讓9位學生到黑板上完成表格,能讓檢測學生是否掌握好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
設置討論環節是對前面提出的問題的回應,也是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解決生活實際的能力。
5.5計劃免疫和課堂拓展(3min)
5.51教師設疑:(1)什么叫計劃免疫,計劃免疫有什么意義?
(2)給剛出生的嬰兒接種卡介苗的目的是什么?接種百日破聯合疫苗的目的是什么?
(3)你有打過預防針嗎?打過哪些?是預防什么病的?
學生結合課本,得出正確結論。
學生活動:(1)計劃免疫是依據國家對消滅傳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意義:能有效地增強人體的免疫了。
(2)接種卡介苗的目的是預防結核病,接種百日破聯合疫苗的目的是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5.52課堂拓展
(1)免疫功能是不是越強越好呢?過強的免疫會導致什么結果呢?
不是,過強的免疫會導致過敏現象。
(2)醫生給病人移植別人的肝臟,結果這肝臟沒成活,為什么呢?
人體的排異作用
(3)課本p114人接痘
(4)艾滋病
5.6課堂小結
人體免疫
6 教學反思:
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人體的保護功能是人體的免疫,其中非特異性免疫是人體的屏障,認識到皮膚損傷感染后自然痊愈的道理,人體的重要保護功能之一是特異性免疫,理解計劃免疫的重要意義。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掛圖、圖片、動畫演示等,充分認識到免疫的重要性。
2、本節課教學內容抽象,如抗體―抗原、特異性免疫的基本過程,學生學習后還是有一部分難理解,教材提供的實物資料少。在計劃免疫這部分,學生雖然對預防接種有比較直觀的認識,但是認識還是停留在表面現象。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在預習時讓學生從家長處了解預防接種的基本情況,如果有多媒體,教學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