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擇旅行線路,但有下面幾個原則要遵守:1、我們都把心臟作為“大本營”;2、沿途經過的“景點”以及發生的事情都要有所記載。各組分頭行動,我們看哪個組旅游收獲最大,出發!生:(開始結合課本進行分析、匯總)師:請我們各組派代表,介紹你們的“旅游見聞”。生:我來為大家做導游,重溫我們剛才的旅途:我們從左心室出發,這里真可謂“銅墻鐵壁”,四壁厚實。據考證,這里是“四座城池”最堅固的一處,果不其然,我們獲得了巨大的推動力,出了城(左心室),來到主動脈血管,一路向前,好快呦。岔路不斷,血管在不斷分支,管道越來越細,前進速度也慢了下來,到了極細的地方——毛細血管,更是慢極了。紅細胞紛紛把攜帶的氧氣釋放出來,氧穿過只有一層細胞的血管壁就出去了,我們繼續前行,管道逐漸變粗,經過上腔靜脈,最后回到右心房。師:很好,介紹的很精彩。其他同學有沒有要補充的。生:我們是一個組的,我補充一點,在毛細血管那里,除了氧出去了,大量的營養物質也一同出去了,進來了不少二氧化碳等廢物,一起隨循環回到了右心房。師:有沒有其他小組,也是從左心室出發的,沿途所見所聞相同嗎?生:差不多。生:從主動脈分支出來,也可以進入內臟器官,胃、肝、腸等處,或者是經過下肢的毛細血管,然后由下腔靜脈也可以回到右心房。師:同學們試著這條旅行線路理順一下,注意沿途“主要景點”以及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生:先理沿途“主要景點”:左心室→主動脈→各級靜脈→全身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這條線路途徑身體各處,范圍大,稱為體循環。這條循環主要目的是,把身體各部分細胞所需要的氧和營養物質送去,同時把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帶走。師:我們請選擇其它旅行線路的小組同學介紹他們的認識。生:我們的旅行路線和前面幾位同學的不一樣,我主要介紹途經地點,我們小組從右心室出發,由于我們的目的地是肺,距離比較近,所以需要的動力相對小一些,右心室的壁與左心室相比要薄。出了左心室進入肺動脈,來到肺部毛細血管,同樣管壁很薄、管徑很細,血流速度很慢,在這里主要進行的是氣體的交換。然后,經肺靜脈回到左心房,完成旅行,這稱為肺循環。生:由我來介紹中間發生的有關“事件”:肺作為呼吸的主要器官,大家知道,這里有大量肺泡,里面是含有大量氧氣的新鮮空氣。于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進入血液。通過肺循環,使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了含氧較多顏色鮮紅的動脈血。師:這一小組介紹的條理清楚,目的明確。他們注意到分工合作,介紹各有側重,很值得其他組借鑒。(課件輔助,動畫演示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師:大家是否注意到,兩條循環路線盡管途徑不同,目的任務不同,它們有什么聯系?生:體循環回到右心房的血液,進入右心室,又進入下一次循環——肺循環,而且此時血液恰好是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通過肺循環血液變成動脈血回到左心房,再進入左心室,又作為體循環的出發點,送去的是含氧較多、顏色鮮紅的動脈血。師:(邊在黑板繪制血液循環圖解,邊簡要歸納)通過前面同學們不同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