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下冊《人的生殖》第一課時導學案人教版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視頻資料的分析,了解生命產生的過程,感悟人類生殖的過程是創造奇跡的過程,該過程充滿了責任和艱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生命來之不易,滲透珍惜生命的教育;體會父母孕育孩子中感情、物質等的投入,使學生更加尊重父母;知道健康生命孕育過程,需要合適的時機,并需要健康的生活習慣為保證,進行青春期異性交往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導。
重點和難點
受精過程以及胚胎發育過程。
教學準備
1、人的受精、胚胎的發育、分娩等過程的錄像片。
2、男、女生殖結構圖等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一、人的生殖的過程原有知識的回憶,經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補充和教師的啟發,能夠理清思路: 精子+卵細胞→受精卵→胚胎→胎兒→嬰兒 思考質疑:如精子和卵細胞在人體的什么部位產生?精子和卵細胞產生的部位?精子和卵細胞是如何相遇的?受精卵又是怎樣形成的?等等,經過討論、交流,將大家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浮出來,引領后續的學習。直接切入主題──人的生殖。根據已有的知識,你能說說人的誕生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啟發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梳理。教師不要急于對學生不夠清楚或不夠詳細的見解提出質疑,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討論,挖掘學生已有的關于人類生殖的基本知識,得出比較完整的過程即可,同時理出清晰的順序。 啟發學生對生殖過程中的相關環節質疑,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答案。
二、精子、卵細胞和受精卵的形成學生對于生殖的基本過程已經有了模糊的認識,對精子和卵細胞產生的部位也基本清楚,教師引導學生復習男女生殖器官的結構圖,明確卵巢和睪丸是生殖器官中最重要的結構。 認真觀看錄像資料,分析精子和卵細胞產生的過程以及它們的相遇具有怎樣的特點。 精子的旅程:艱辛。 卵細胞的旅程:漫長。 精子與卵細胞的相遇和結合:奇跡。引導學生復習鞏固男女生殖器官的結構圖。組織學生觀看視頻資料─-精子和卵細胞的產生,分析從精子和卵細胞的產生過程看,他們各自的產生有什么特點?它們能夠相遇也是一種奇跡。
三、胚胎發育質疑:受精卵是怎樣發育成胚胎的?受精卵和胚胎發育初期的營養如何提供?以后的營養又是如何提供?胚胎的廢物是如何排出的? 討論,交流彼此的觀點。引導學生對于受精卵是怎樣發育成胎兒,胚胎發育中營養的供給,以及廢物的排出等問題質疑和推測,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去掉一些可能性比較差的假設。 組織學生通過視頻資料,找到問題的答案。
四、體驗與感受學生暢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珍愛生命的教育:知道新生命的孕育和誕生充滿著冒險和挑戰,每一個人能夠降生都是非常幸運的,我們應該珍惜生命。 慎重對待異性之間的深度交往:生殖器官尚未發育完全,不能孕育健康優質的新生命;流產等通過外力終止孕育生命的過程,常常還會對生育能力造成嚴重影響,導致不孕不育的遺憾。 尊重和感謝父母,尤其是母親:母親孕育和生育我們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重負,我們要感謝父母的愛心和責任心所創造的生命的奇跡。 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煙、酒、藥物等都會導致胎兒畸形,所以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和堅持,是對新生命的承諾。整個過程中有哪些意外的因素會導致孕育過程的失敗,或者導致不健康嬰兒的出生?課外查閱資料的展示和分析。 通過以上對于孕育和生育過程的了解,你認為孕育生命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怎樣的過程?請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和體驗。 教師總結,孕育生命的過程: ①是愛的奇跡(所以要更加珍惜生命)。 ②是責任和義務的體現(所以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決定是否孕育新生命)。 ③充滿了艱辛和挑戰(所以我們要更加尊重和感謝我們的父母給予我們生命)。 ④是對生活習慣的考驗(所以我們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