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學們》教案(通用2篇)
《致同學們》教案 篇1
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對生物課的興趣,為以后的生物教學打下基礎。 2、學生初步了解生物課的教學流程,以適應以后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激發學生對生物課的興趣。用具: 動物彩圖,病例資料,書本彩圖,課件教學過程:好,同學們,我們今天上什么課?(生物課)這是同學們上初中后新開的課程之一,相信你們都對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們喜歡生物嗎?生物無處不在,首先,告訴我,在你們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動物,植物,菌類)我們先來看一些圖片。(出示生物發展史)我們生活的家園地球的歷史已經有46億年了,但我們人類的歷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們人類出現之前的那段時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這些動物現在還存在嗎?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簡單介紹)這些動物現在我們還能看到嗎?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動物之外還有其他嗎?像我們漂亮的校園里面都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樹,為什么有的樹能長成幾十米高,有的卻長在地上當地毯來觀賞呢?除了動物,植物,還有一些我們看不見的生物在我們身邊。大家說一下?剛才我們所說的動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現象,我們書本上《致同學們》那一頁中說到,生物學除了研究這些不同生命的現象之外,還要研究生命活動規律。我們生命活動的規律有哪些呢?像我們常說多喝牛奶會長高,這就是因為牛奶中含有鈣,鈣是我們骨骼中重要的組成成分。我們生物學是農學,醫學,林學,環境科學等等學科的基礎,書本上也舉了好多生物學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們看看圖3中的幼兒預防接種,同學們都有接過種吧?我們為什么要接種呢?接進去我們體內的其實也是一種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對我們人體無害,但是注入這種病毒之后我們人體就會產生相應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還有書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紹。)(學生提出問題再討論解決)我們生物課是一門新課程,很多同學對生物課的課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現在我提出幾點要求,希望同學們認真遵守:課前十分鐘預習,課堂積極發言(占總分10%)課外作業按時單獨完成(占總分10%)課堂上的實驗課,討論課可互相討論問題,但要保持課堂紀律實驗課,探究課布置的準備工作要做好教學后記: 課堂上學生氣氛還算活躍,對很多新的生物學知識都很好奇,要注意調節學生的積極性,因為生物課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時間學生精神狀態不是很好,多舉些有趣的事例來激發他們的興趣。教學反思: 個別班學生氣氛很沉悶,因為對書本上,老師介紹的熱門話題不感興趣,他們沒有接觸過,要注意調動不同班級的積極性,對不同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
《致同學們》教案 篇2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的學生剛剛接觸歷史這門課程,第一節課對學生以后能否學好歷史這門課程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第一節課一定要上好,在一開始就要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過來,讓他們對歷史發生興趣,從而喜愛這門課程,并能積極主動地來學習他,我們的目的也就過達到了。
--:
同學們,從今天起,我們就要學習一門新的課程──歷史,有的同學肯定又有疑問了,什么是歷史呢?這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它都學習些什么呢?學習歷史有什么作用呢?我們怎樣學習歷史呢?
一、什么是歷史
1、談古論今
根據自己的認識談什么是歷史?你說一說你所知道的小故事。
2、教師總結學生所學的,然后小結
歷史是指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我們這里所學的歷史僅指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也可以這樣說歷史就是過去時。通俗地說,歷史系某時某地由某人進行的某事或出現的某物。時、地、人、事、物,加上因、果,就是構成歷史的諸要素。我們首先學習的是中國歷史,即講述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內容。
二、為什么學習歷史
1、名人論史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西漢]司馬遷
歷史就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
──(英)莎士比亞
歷史使人智慧
──(英)培根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唐)李世民
2、展現歷史
運用多媒體展現中國歷史的大致發展過程。(四大發明、長城、瓷器、唐詩宋詞、近代中國圓明園遺址、中國近代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人民的抗爭這些要著重展示)
3、我們為什么要學習歷史呢?
同學們根據剛才所看到的想一想,我們為什么要學習歷史呢?
師: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輝煌的歷史。它從幾百萬年前開始,連綿不斷地發展前進,從散落在中華大地上的氏族部落融會成占據整個東亞大陸的偉大國家,創造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全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華民族為人類貢獻出了從儒家思想到四大發明、從唐詩宋詞到長城運河的偉大創造,貢獻出了從諸子百家到宋明理學、從商周銅器到明清文學的深刻內涵,也貢獻出了從春秋戰國到三國紛爭、從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輝煌歷史,如此絢爛多彩的歷史,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永放光芒。
祖國歷史如此悠久輝煌,足以激起我們強烈的愛國熱忱和民族自豪感;而近代以來祖國貧困落后、屢遭侵略的歷史,則能激發我們奮進圖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這是我們學習歷史的目的。
同時,通過對歷史的學習,我們還可以懂得做人的道理。歷史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光耀千古,有的遺臭萬年。從這些人物身上,我們可以學習應當做什么樣的人,不應當做什么樣的人,應當怎樣做人。近百年來勇于探索、歷盡艱難、浴血奮戰的革命先驅,他們遠大的理想、高尚的氣節、剛毅的品格,更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歷史是一座璀璨的知識寶庫,它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它不僅能夠告訴我們祖國的過去和現在,更能啟迪我們正確認識未來和走向未來。了解祖國歷史,是每一個公民必需的文化修養;了了解祖國歷史,是每一位炎黃子孫應該具備的素質。作為祖國未來希望,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歷史。
三、歷史哪里來
1、尋找歷史
歷史已經成為過去,哪么我們所學的歷史從哪里來?同學們根據剛才所展示的認真思考回答。
。1)文物、古跡、遺址
(2)文字記錄
四、怎樣學歷史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古今中外史事雖浩如煙海,超越萬載時空,但并不難學習。老師在這里介紹一種方法,只要掌握它,就會漸漸入門:
學習歷史的“六何”(6w)法
。1)何時(時間,when)
。2)何地(空間,where)
(3)何人(人物,who)
。4)何事(事物,what)
。5)何因(為何,why)
(6)如何(怎么,how)
教師:讓我們一走進祖國的歷史,共同來探索祖國歷史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吧。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