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蘚和蕨類植物(精選12篇)
苔蘚和蕨類植物 篇1
第十四章 生物的多樣性
第六節 植物界
——苔蘚和蕨類植物(兩課時)
一、 教材分析:
科學家估計,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有50多萬種,已知的約33萬種,因此植物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類群。同時,植物界又是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生物類群,因此本教材將植物界作為一個教學重點。在教學上,教材按照植物進化的過程進行介紹,因此本節課首先介紹結構最為簡單的苔蘚植物和出現在其后的原始的蕨類植物。
二、 設計思想:
苔蘚雖在生活中常見,但由于太矮小,人們一般不會注意觀察。因此給學生一個近距離觀察苔蘚的機會,使其發現到大自然的奧妙之處。蕨類植物也采用實物與圖片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介紹,使學生不僅接收到感性的認識,同時也不乏理性的思考。
三、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 認識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劃分為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不同的種類
(2) 了解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的基本特征,它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2. 能力目標:
(1) 通過對葫蘆蘚的觀察,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2) 通過各類植物與人類之間關系的學習,初步具備將所學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的能力,能夠用所學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相關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通過對多個實驗的實際操作和研究,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 通過對不同類群植物與人類之間存在多種關系的認識,培養學生辯證的看待事物的觀點
四、 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 認識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劃分為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不同的種類
解決方法:利用大量圖片、文字、視頻幫助學生了解植物的多樣性
2. 較為詳細的了解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綱和單子葉植物綱的主要區別
解決方法:利用對比列表的方法幫助學生比較、了解
五、 教學媒體:
1. 森林的錄像片
2. 苔蘚植物的圖
3. 蕨類植物的圖
4. 蕨類植物孢子囊圖片
六、 板書設計
第六節 植物界
一、 苔蘚植物
1. 基本特征:多細胞綠色植物
假根,多數有莖葉體,細胞簡單分化
吸水保水能力差,生活在陰濕環境
孢子繁殖
2. 與人類關系:防止水土流失
醫藥原料
環境指示植物
二、 蕨類植物
1. 基本特征:大多草本,有根、莖、葉的分化
具有機械組織和疏導組織等的細胞分化
孢子繁殖
2. 與人類關系:藥用、食用
工業原料、觀賞植物等
七、 教學過程
階段目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
導入
(利用視頻資料引起興趣) 講述:在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里,郁郁蔥蔥的植物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演示:森林的錄像片
設問:而對于它們,你又了解多少呢? 思考 板書:第六節植物界
講述:眾多的植物可以分為四大類: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苔蘚植物開始,來認識一下這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苔蘚植物 提問:同學們有沒有見過苔蘚植物呢? 思考
講述:苔蘚植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 演示葫蘆蘚實物
提問:1.葫蘆蘚植株呈什么顏色?
2.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
3.葫蘆蘚的假根與綠色開花植物的根相同嗎? 觀察 回答 板書:一、苔蘚植物
1.基本特征
講述:葫蘆蘚植株顏色為綠色,它沒有大多數植物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所以葫蘆蘚的假根與綠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蘆蘚有莖和葉,含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這些地方是與綠色開花植物相同的特點,但是葫蘆蘚的莖比較柔弱、葉又小又薄,而且莖和葉中都沒有輸導組織,這些都是區別于綠色植物的特點。
講述:苔蘚植物對水土保持上具有很大作用,并且苔鮮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故可把它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類植物 提問:以同學們目前的相關知識水平,大家認為蕨類植物的這幾個部分應當如何命名? 討論并表達自己的看法 演示蕨類植物的圖
講述:圖最下方的比較細短的結構是蕨類的根 板書:二、蕨類植物
提問:根的上方,也是埋在土壤下面的這個比較粗的結構是什么? 這個結構是蕨類植物的莖
提問:直立地長出地表的是蕨類植物的葉柄。通過初一的知識我們了解到葉柄上沒有節,所以是無法在葉柄上再長出新的葉的,所以在這個填圖中,能夠長出新葉的結構是什么? 地下莖,雖然生長在地下,但是它是貨真價實的莖
設問:我們知道,要將一些貨物從一個地方運輸到另外一個地方,都需要什么條件? 交通工具如汽車,還有交通途徑如馬路
提問:1.那么在植物體內營養的運輸,水分的調動,也是如此。比蕨類植物低等的藻類生活在水中,蕨類植物在陸地上生存面臨的一個特別嚴峻的問題是什么?
2. 比起同樣在陸地上生活的只有假根,且矮小的苔蘚植物,高大許多的蕨類植物保水的問題更加嚴重。是什么條件使蕨類植物可以長得如此高大呢? 1.植物生長需要水
2. 蕨類植物的根是真根,能夠從土壤里面吸收水分,同時吸收溶解在水分里面的無機鹽
提問:蕨類植物能夠從土壤里面吸收水分了,可是,這水分如何運送給地上的葉呢?
講述:這就又回到了我們剛才說的汽車和馬路的問題,蕨類植物有一種叫做維管束的結構,能夠將根吸收的水分和水中溶解的物質運送到植物體的莖、葉等部分去,還能夠將地上部分光合作用的產物運送到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地下部分去,這就是蕨類植物體內的“汽車”和“馬路”,我們稱之為輸導組織。同時,蕨類植物不再像藻類植物生活在水中,失去了水中浮力的支持,在陸地上會一直收到重力作用,不斷增高的植物體也需要支撐。機械組織為蕨類植物能夠生長得高大提供了保護
講述:比之苔蘚,蕨類植物有了真正的根莖葉的分化,并且有了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因此更適于陸地生活
講述:再生殖季節,我們翻開蕨類植物葉的背面,可以看到許多褐色的孢子囊,蕨類植物就是靠著孢子囊中的孢子進行生殖的 蕨類植物孢子囊圖片
講述:蕨類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歷史已經有好幾億年了,3億年前的地球的植物界被蕨類植物所統治,而當氣候環境劇烈變化后,這些高大的蕨類植物被埋在了地下,經過上億年的時間,這些大學蕨類植物的殘害已經成為了化石,就是我們大家所知道的煤。除了形成煤炭的古代蕨類植物,為人類提供大量能源外,現代蕨類也具有多方面的價值。
閱讀:p23《蕨類植物與人類關系》 閱讀
開放式結束 講述: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植物中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這兩個類群,其中蕨類植物的在結構上的特點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苔蘚和蕨類植物都是靠孢子進行繁殖的,因此我們稱這兩大類植物為孢子植物,今天孢子植物這一塊內容我們就學習完了,接下來我們要開始對種子植物的學習:這就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苔蘚和蕨類植物 篇2
課題: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時:1
目 標知識與技能: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與生活環境和對生物圈的作用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交流學習、我是小老師活動,掌握預習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 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及其生存狀況。
分 析 準 備重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與生活環境難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與生活環境關鍵點: 我是小老師活動的監督,反饋。易錯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易混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規律方法指導: 分組預習、交流學習、提問鞏固學情分析及問題預測: 學生基礎差。個別學生不參與活動或無能力把預習問題講給其他組同學。
學 教 過 程
預習交流一組:教材p78 。1、綠色植物可以分成哪幾個類群?2、是按照什么不同分類的?3、為什么“春來江水綠如藍” ?4、魚缸的內壁的綠膜是什么?二組:藻類植物 :1、代表植物。2、形態特征。3、生活環境。4、作用。三組:苔蘚植物 : 1、代表植物。2、形態特征。3、生活環境。4、作用。四組:蕨類植物 : 1、代表植物。2、形態特征。3、生活環境。4、作用。五組:閱讀全節,拓展介紹、鞏固提問。
學 教 過 程
合作展示點撥導學
一、溫故知新
1、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2、植物體的四種主要組織?
3、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提問幾名同學,然后由這幾名同學到各組去考其他同學,不會的告訴一遍,再不會記下名字,交給老師。
二、預習時到各組中去指導點撥。
三、1提問各組預習情況,將正確答案寫在黑板上
2由每組成員去其他組指導,并進行提問。
3其他組成員,認真聽講并核對黑板內容,如果他講的不對要舉報他
四、涉及到拓展內容時,由拓展組成員做拓展介紹。
五、最后由提問組成員到各組中去提問教學中的各個問題,并把掌握差的同學名單交給老師。
六、布置下節內容
達標測評1、綠色植物可以分成哪幾個類群?2、是按照什么不同分類的?3、為什么“春來江水綠如藍” ?4、魚缸的內壁的綠膜是什么?5、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與生活環境和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舉例說出常見植物。
適度拓展1、藻類植物釋放氧氣占空氣中氧氣的多少。2、原始森林中迷路的故事。3、我們現在使用的煤是怎么來的。
板書設計第一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代表植物形態特征生活環境作用藻類海帶、紫菜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大部分在水中釋放氧氣食用苔蘚墻蘚、苔蘚有莖、葉和假根陰濕、背陰的地方監測空氣污染程度指示方向蕨類腎蕨、滿江紅有根、莖、葉潮濕的陸地食用藥用
反思共進
苔蘚和蕨類植物 篇3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與生活環境。2、了解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能力目標:通過對圖片的觀看、實物的觀察,培養和訓練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大量的圖片、實物,體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發奮學習、將來報效祖國的美好愿望。【學習過程】一、情境引入1、觀察課件上的植物,注意一下它們的形態生活環境。2、列舉周圍見到的植物3、拓展反思:觀看碟片:恐龍生活的年代。恐龍時代的森林中的樹木與現在森林中的樹木基本一樣嗎?它們現在還存在嗎?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任務一:掌握藻類植物生存環境及基本特征1、 自學教材p78-79,結合彩圖及課件,思考教材p79的討論題2、 小組討論,交流“觀察與思考”中討論題。3、 結合課件及彩圖,歸納藻類植物主要特征。4、 拓展反思:“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指的是哪類植物?學習任務二:掌握苔蘚植物生存環境及基本特征1、 自學教材p80-81,結合彩圖及課件,思考教材p81討論題。2、 小組討論,交流“觀察與思考”中討論題3、 結合課件及彩圖歸納苔蘚植物主要特征。4、 拓展反思:為何根據苔蘚植物分辨方向和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學習任務三:掌握蕨類植物生存環境及基本特征1、 自學教材p81-82,歸納蕨類植物基本特征2、 展示自學成果小組代表復述蕨類植物基本特征3、 拓展反思:腎蕨為何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長勢越來越差?三、系統總結 四、診斷評價1、與苔蘚植物相比,蕨類植物事應陸地生活的能力較強,原因是( )a、全身都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b、有莖、葉分化,能密集生長c、根、莖、葉具有疏輸導組織 d、葉片下面能產生大量孢子2、紫菜是一種含有碘的藻類植物,生活環境是( )a、陸地 b、森林 c、江河 d、海洋3、將一定量的二氧化硫通種植以下四種植物的密集環境中,那種植物最先死亡(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種子植物4、在樹林中迷失了方向,看到樹干的一面長滿了苔蘚,而對面沒有。據此可判斷生長苔蘚的一面是( )a、南 b、北 c、東 d、西5、在潮濕的樹林里發現一株植物,有根、有莖、有葉,葉背面有小隆起,這一植物屬于( )a、蕨類植物 b、藻類植物 c、種子植物 d、苔蘚植物6、燃燒用煤主要由古代哪一類植物遺體埋在地下形成( )a、蕨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藻類植物 d、松柏類植物7、“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出自抗金英雄岳飛的《滿江紅》。生長在水田、池塘中的滿江紅屬于 植物,是一種優良的 8、腎蕨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結果腎蕨長勢越來越差,分析這種情況的原因? 9、某地區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發電廠,長時間后,生長在該地的鱗葉蘚和尖葉提燈蘚將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五)課后反思 學習任務完成情況想怎樣解決熟練掌握基本掌握沒掌握一 二 三
苔蘚和蕨類植物 篇4
授課時數:1 課時
教學目的及要求: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
2、說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3、關注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存狀況,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4、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能力。
重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生活環境、生存狀況。
難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一些常見的實物和標本;
準備卡片(本課為競賽形式);
結合教學目標 出一些競賽題;
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形式:
本節課為競賽形式,全班根據學生的座位分為四個大組。學生回答問題為抽簽形式。抽到的那位同學回答問題(這樣較公平也活躍氣氛)。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 出四組試題(每組四道難易度相當的題),試題中包含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學生通過自學與競賽在輕松的氣氛中獲得知識。
教學過程 :
同學們從這節課開始我們要進入一個新的生物學天地“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來看看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本節課我們來舉辦一個小小的競賽,來學習綠色植物中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我們一共分為四個小組,老師這有9張卡片。例如:5A就是本組第五排左邊的同學回答問題。
第一組:
1、我們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有30多萬種,根據他們形態結構、生活環境的差別可以分為幾大類群?分別是什么?
答:四大類群;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你能具體舉一個例子嗎?
答: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潮濕的地表。比如:(學校本部教學樓前的小)池塘
3、苔蘚植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
答:大多生活陰濕的地面上和背陰的墻壁、樹干上。
4、蕨類植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
答:生活在陰濕的陸地。
第二組:
1、藻類植物的形態結構有什么特征?舉出一兩個藻類植物的名稱。
答: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有些屬于單細胞生物。紫菜、海帶、石花菜。
2、苔蘚植物的形態結構有什么特征?
答:有莖、葉的分化,沒有疏導組織,具假根,植株一般矮小。(葫蘆蘚)
3、蕨類植物的形態結構有什么特征?舉出一兩個蕨類植物的名稱。
答:有根、莖、葉的分化,有疏導組織,植株較大。(腎蕨、江南星蕨)
4、連線題:(書第82頁)
藻類植物 有根、莖、葉的分化,有疏導組織
苔蘚植物 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蕨類植物 植株矮小,莖、葉內沒有疏導組織
第三組:
1、蕨類植物通過什么結構來繁殖新的植物體?
答:孢子(蕨類植物小葉的背面邊緣常可見到一些褐色的隆起,甚至連接在一起,稱為孢子囊群,孢子囊中有許多孢子,孢子是蕨類等植物的生殖細胞。
2、苔蘚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
答:監測空氣污染的程度,保持水土的作用。(促使沼澤陸地化;促使土壤的形成)
3、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
答:提供能量(煤)。(藥用:蕨有解熱和利尿的藥效,腎蕨可以用來治療感冒、咳嗽、腸炎和腹瀉)
4、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與人類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答:P80 ①在水中釋放氧氣;②可為水中的動物提供食物(做魚類餌料);③可供人食用(紫菜、海帶);④海帶等藻類植物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可供藥用(褐藻膠、瓊脂)。褐藻膠用于紡織、食品、造紙等工業。目前,使用褐藻膠的食品有上百種。制作面包時,加入適量的褐藻膠,面包不僅色澤佳,體積膨大,而且口味好,儲存時間長。
第四組:
1、如果養魚缸長時間不換水,缸內壁上就回長出綠膜,水會變成綠色,這是什么原因?
答:魚的排泄物和糞便使得魚缸中養料增加,藻類植物繁殖旺盛。
2、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發電廠。幾年后,這里許多綠茸茸的苔蘚植物都不見了,為什么?
答:因為污染嚴重,苔蘚植物的葉只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可以從背、腹兩面侵入葉細胞,使之受到威脅。
3、有些樹的樹干,背陰的一面常常生長著一些苔蘚,而向陽的一面則不生長為什么?
答:因為苔蘚植物喜歡生長在陰濕的地方。(沒有疏導組織,葉需要吸收水分)
4、現在的蕨類植物不能形成大片森林嗎?為什么?
答:因為蕨類植物沒有種子受到干燥環境的限制,2億年前適合高大蕨類植物生存的環境條件已經不存在了。
競賽完畢后統計成績,教師作總結。以上16個問題涉及到了本課的基本內容。
苔蘚和蕨類植物 篇5
授課時數:1 課時
教學目的及要求: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
2、說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3、關注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存狀況,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4、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能力。
重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生活環境、生存狀況。
難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一些常見的實物和標本;
準備卡片(本課為競賽形式);
結合教學目標 出一些競賽題;
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形式:
本節課為競賽形式,全班根據學生的座位分為四個大組。學生回答問題為抽簽形式。抽到的那位同學回答問題(這樣較公平也活躍氣氛)。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 出四組試題(每組四道難易度相當的題),試題中包含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學生通過自學與競賽在輕松的氣氛中獲得知識。
教學過程 :
同學們從這節課開始我們要進入一個新的生物學天地“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來看看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本節課我們來舉辦一個小小的競賽,來學習綠色植物中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我們一共分為四個小組,老師這有9張卡片。例如:5A就是本組第五排左邊的同學回答問題。
第一組:
1、我們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有30多萬種,根據他們形態結構、生活環境的差別可以分為幾大類群?分別是什么?
答:四大類群;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你能具體舉一個例子嗎?
答: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潮濕的地表。比如:(學校本部教學樓前的小)池塘
3、苔蘚植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
答:大多生活陰濕的地面上和背陰的墻壁、樹干上。
4、蕨類植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
答:生活在陰濕的陸地。
第二組:
1、藻類植物的形態結構有什么特征?舉出一兩個藻類植物的名稱。
答: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有些屬于單細胞生物。紫菜、海帶、石花菜。
2、苔蘚植物的形態結構有什么特征?
答:有莖、葉的分化,沒有疏導組織,具假根,植株一般矮小。(葫蘆蘚)
3、蕨類植物的形態結構有什么特征?舉出一兩個蕨類植物的名稱。
答:有根、莖、葉的分化,有疏導組織,植株較大。(腎蕨、江南星蕨)
4、連線題:(書第82頁)
藻類植物 有根、莖、葉的分化,有疏導組織
苔蘚植物 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蕨類植物 植株矮小,莖、葉內沒有疏導組織
第三組:
1、蕨類植物通過什么結構來繁殖新的植物體?
答:孢子(蕨類植物小葉的背面邊緣常可見到一些褐色的隆起,甚至連接在一起,稱為孢子囊群,孢子囊中有許多孢子,孢子是蕨類等植物的生殖細胞。
2、苔蘚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
答:監測空氣污染的程度,保持水土的作用。(促使沼澤陸地化;促使土壤的形成)
3、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
答:提供能量(煤)。(藥用:蕨有解熱和利尿的藥效,腎蕨可以用來治療感冒、咳嗽、腸炎和腹瀉)
4、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與人類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答:P80 ①在水中釋放氧氣;②可為水中的動物提供食物(做魚類餌料);③可供人食用(紫菜、海帶);④海帶等藻類植物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可供藥用(褐藻膠、瓊脂)。褐藻膠用于紡織、食品、造紙等工業。目前,使用褐藻膠的食品有上百種。制作面包時,加入適量的褐藻膠,面包不僅色澤佳,體積膨大,而且口味好,儲存時間長。
第四組:
1、如果養魚缸長時間不換水,缸內壁上就回長出綠膜,水會變成綠色,這是什么原因?
答:魚的排泄物和糞便使得魚缸中養料增加,藻類植物繁殖旺盛。
2、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發電廠。幾年后,這里許多綠茸茸的苔蘚植物都不見了,為什么?
答:因為污染嚴重,苔蘚植物的葉只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可以從背、腹兩面侵入葉細胞,使之受到威脅。
3、有些樹的樹干,背陰的一面常常生長著一些苔蘚,而向陽的一面則不生長為什么?
答:因為苔蘚植物喜歡生長在陰濕的地方。(沒有疏導組織,葉需要吸收水分)
4、現在的蕨類植物不能形成大片森林嗎?為什么?
答:因為蕨類植物沒有種子受到干燥環境的限制,2億年前適合高大蕨類植物生存的環境條件已經不存在了。
競賽完畢后統計成績,教師作總結。以上16個問題涉及到了本課的基本內容。
苔蘚和蕨類植物 篇6
課題
第一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教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概括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主要形態、結構特征和生活環境; 2.舉例說明藻類、苔蘚、蕨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3. 認同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重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結構特點
難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結構特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演示實驗材料用具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過 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復習引入 甘蔗莖中富含輸導組織。 二、講授新課 植物可分為4大類,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1、藻類 觀察水綿,注意形態結構,是否有根莖葉的分化。 提出問題: ①列舉單細胞,多細胞藻類植物; ②藻類植物的生活環境; ③藻類植物的結構特點; ④藻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 以水綿為例介紹藻類的形態結構特點。 總結: 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大部分生活在水中,無輸導組織。 2、苔蘚 觀察葫蘆蘚,注意形態結構,是否有根莖葉的分化。 提出問題: ① 苔蘚植物的生活環境; ② 苔蘚植物的結構特點。 以葫蘆蘚為例介紹苔蘚的形態結構特點。 思考:火力發電廠周圍為何很難找到苔蘚植物? 總結: 苔蘚植物有莖葉和假根,無輸導組織,可做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類 觀察腎蕨,注意形態結構,是否有根莖葉的分化。 提出問題: ①蕨類植物的形態結構; ②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 ③蕨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以腎蕨為例介紹苔蘚的形態結構特點。 思考: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有輸導組織,為何還要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 總結: 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有疏導組織。 出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形態結構,生活環境和與人類關系對比表格。 三種植物的生活環境為從水生到陸生,形態結構為從簡單到復雜。 通過實物,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 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安排組長拿出水綿,組織學生觀察、討論。 出示問題,引導學生自學。 說明水綿的細胞結構,引導學生得出,藻類無根莖葉的分化。 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 安排組長拿出葫蘆蘚,組織學生觀察、討論。 出示問題,引導學生自學。 說明葫蘆蘚的結構,引導學生得出,苔蘚有莖葉和假根,無輸導組織。孢蒴與生殖有關。 出示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找出答案。 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 安排組長拿出腎蕨,組織學生觀察、討論。 出示問題,引導學生自學。 說明腎蕨的形態結構,引導學生得出,蕨類有根莖葉的分化,有輸導組織。 出示問題,引導思考回答。 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 給出表格,指導學生填寫。 出示三種植物生活環境,形態結構的縱向對比。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 思考,回答問題。 觀察、小組討論。 自學,小組討論并作出回答。 理解藻類無根莖葉的分化,無輸導組織。 思考,回答問題。 觀察、小組討論。 自學,小組討論并作出回答。 理解苔蘚有莖葉和假根,但無輸導組織。孢蒴為苔蘚的孢子囊,內有孢子,與生殖有關。 閱讀課本,找出答案。 思考,回答問題。 觀察、小組討論。 自學,小組討論并作出回答。 理解蕨類有根莖葉的分化,有輸導組織, 理解葉子背后有孢子囊群,孢子生殖離不開潮濕的環境。 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閱讀課本,填寫表格。 思考,回答。 解題,回答問題。
苔蘚和蕨類植物 篇7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教案教學目標: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2、說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并樹立生物體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3、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及其生存狀況。教學重點和難點: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環境中分布著不同的植物類群以及這些綠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2、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對于生活中的一些植物,很多同學見過卻并不知道是什么植物,這節課將介紹幾種常見的幾種綠色植物。介紹三種植物展示三種植物的圖片,讓學自由討論,這些植物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生活環境、形態特點…)列出比較三種植物的表格,讓學生閱讀書本,小組討論后得出結論:學生根據老師的圖片作出判斷,初步了解三種植物的不同點練習利用本節課的內容解決生活中的問題:1、如果養魚缸長時間不換水,缸的內壁上就會長出綠膜,水會變成綠色。這是什么原因?2、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發電廠。幾年后,這里許多綠茸茸的苔蘚植物都不見了,為什么?3、有些樹的樹干,背陰的一面常常生長著一些苔蘚,而向陽的一面則不生長,這是為什么呢?4、現在的蕨類植物還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嗎?為什么?總結:這三種植物都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如果我們人類再無視自然界的天然作用,很快使我們的家園受到破壞。教學后記: 這節課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主要要求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種植物,并且了解這幾種植物的作用,與我們人類的關系,使同學們對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有更深刻的認識。最后更重要的是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很多地方現在看不到苔蘚?看不到大片的蕨類植物森林?引起學生對我們生物圈環境反思。
苔蘚和蕨類植物 篇8
一、說教材:
(一)地位、作用和特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級生物第一冊第三單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中的第一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前面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綠色植物對生物圈的重大意義打下基礎,所以從生物圈的角度出發扼要介紹綠色植物的類群、形態生理和分布是本章的重要內容。
此外,《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具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本節課的特點之一是:不需要講述詳細的分類學知識,而是應該突出在生物圈的不同環境中分布著不同類群的綠色植物,以及這些綠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們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關系;特點之二是: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避免從理論到理論。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
2、說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和人類的關系,關注這些植物的生存狀況。
能力目標:
1、通過對比觀察、獨立思考、資料分析,合作探究,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使同學確立認同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關注生物圈中這些植物的生存狀況,增強同學們保護環境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特征。
2、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在我們日常生活生產中的利用情況。
教學難點:
使同學們確立認同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二、說方法
(一)教學方法
前面的幾章書已經有對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有了系統的介紹,本節課是讓學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它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環境是怎樣的,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加上本節書有大量的素材和課題供學生去探究、討論和思考,在新課標理念下,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課本的資源,鼓勵學生進行探究、討論,對各種現象加以理智的分析,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綠色植物中的種子植物是每一位學生所熟悉的,但是對于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形態結構特征等知識卻知之甚少,因此在課前預習時讓學生盡量發揮他們的能力,鍛煉收集資料的能力。
其次,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根據本節書的特點,在教學方法上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主導地位,通過適宜的情感激勵,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來,形成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教學氣氛。
在這節課里教師應盡量創造條件完成各種活動、討論,并且可以采用與多媒體相結合的直觀教學法,收集大量實物和視頻圖像,讓學生更加清楚明白;學生應通過觀察與思考、實驗、討論等活動獲得相關知識。
(二)教學策略
1、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創造各種條件,使學生通過課前資料收集、觀察與思考、實物觀察、視頻圖像、討論等活動對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形態結構特征等獲得直觀認識。
2、通過回想平時生活與舉例藻類、苔蘚和蕨類從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制造有機物、為各種生物構建身體和進行生命活動提供物質與能量、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等方面讓學生認識藻類、苔蘚與蕨類植物在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3、由苔蘚能監測環境的例子注意滲透給學生們對綠色植物的愛,激發學生愛護環境愛護綠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并轉化為保護綠色植物的行動。
三、說過程
1、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老師以PPT形式出示圖片,讓學生欣賞。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根據其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分成四個類群。借以引出本節課課題:藻類、苔蘚和蕨類。通過多張同學們既有熟悉,又有陌生的圖片,讓學生感覺生物課是非常有意思,易學習,又充滿新奇和樂趣。
學生通過欣賞精彩的的圖片,整體了解生物圈的綠色植物,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2、活動探究,交流釋疑,總結應用
a、課前小組合作,自助探究完成藻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的資料收集,讓學生展示給其他同學們的成果(以衣藻、水綿、海帶等及其生活環境、藻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等),提出問題、發散思維、思考交流、達成共識。
總結歸納答案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1、藻類植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2、藻類植物的形態與你平時常見的陸生植物有什么不同?他們有專門的根、莖、葉等器官嗎?3、藻類植物對生物圈和人類有什么作用?)
總結:通過播放海洋生物的錄像,和學生一起回顧藻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
并用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和“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自然過渡到苔蘚植物的學習部分。
b、根據討論提綱進行小組合作,對比觀察、分析討論苔蘚植物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
并總結回答課件所提出的問題:
(1、苔蘚植物與藻類植物比較,生活環境有什么不同?2、他們有專門的根、莖、葉嗎?3、為什么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資料分析,觀察圖片,積極思考蕨類植物的作用和更能適應陸地生活的原因。
教師出示資料,并利用校園里面蕨類植物資源實物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得出蕨類的生活環境,解決蕨類比藻類和苔蘚更能適應陸地生活的原因。
通過展示波士頓蕨、鳥巢蕨、富貴蕨和桫欏的圖片思考蕨類植物的作用,食用、藥用和綠肥飼料等。介紹我們生活所用的煤的形成,引導學生珍惜地球資源和能源。
動手觀察腎蕨葉片背面的褐色隆起,來學習生殖細胞——孢子。
進一步了解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都稱為孢子植物。
d、歸納總結
讓學生填寫表格,對比藻類、苔蘚和蕨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PPT展示藻類、苔蘚和蕨類的生活環境與形態結構表格),對比是經常用到的一種學習。通過對比,可以更好地梳理鞏固這一節課的內容。通過對比記憶可以加強、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鏈,進而形成堅實的知識網絡。
3、課堂小結
從整個課堂進程來看,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視頻、小組合作探討、實物觀察等多種多樣學習方法提高認真觀察和分析思考等多種能力。互相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的視頻資料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學以致用讓學生具人文情懷,又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四、教學反思
1、應該讓學生在理解消化課本的內容基礎上更加注重將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正確解釋身邊的生態現象。
2、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要合理控制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自由熱烈的氣氛下主動學習。
3、可以更好利用學校資源如學校植物園等生態系統和教學課件的輔助作用,讓課堂更加充實更加生動有趣。
苔蘚和蕨類植物 篇9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降低了知識的難度,把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放在首位,重點是植物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征及在生物圈和人類的關系。教材的知識編排是從生活環境、基本特征、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等幾個方面進行講述的,既可以對前面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綠色植物對生物圈的重大意義打下基礎。本章節安排兩節內容,“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是第一節,這三類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無種子,三類植物放在一節內有利于學生對這三類植物的特征進行橫向的比較。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與生活環境。
(2)了解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圖片的觀看、實物的觀察,培養和訓練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2)通過討論交流和展示,培養團隊協作和歸納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1、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及其生存狀況,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
2、通過展示交流,樹立自信自強心。
(三)說教學重點:
1、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及生活環境
2、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
1、對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觀察分析
2、認同植物的形態特征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
二、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本節課以學生分組討論、展示交流為主。
1、直觀教學法
在充分準備圖片和各種有關資料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注重觀察實驗,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
2、小組合作、展示交流教學法
通過設計任務促進學生小組合作,以對學、群學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升。組長優先安排后進生在全班進行展示,使他們參與交流的機會增加。
(二)說策略
1、使學生通過多媒體圖片、觀察與思考、討論等活動對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形態結構特征等獲得直觀認識。
2、根據學情,設計深淺適宜的小結表格,學生通過表格比較加深對三大類植物認識,并滲透植物進化的觀點。
3、合理利用課本練習。如設計任務二探究為拓展題,由苔蘚能監測環境的例子激發學生愛護環境愛護綠色植物的美好情感。
三、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1、通過前面的學習,了解了綠色植物的結構層次,對歸納植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基礎。學生雖然經常見到綠色植物,但很少對其進行系統觀察。
2、苔蘚慢慢消逝的主要原因是環境污染,利用這些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將會喚起學生保護環境的情感。
3、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會存在不自信,聲音不夠洪亮清晰等現象。這需要幫學生樹立信心并適時給予鼓勵要預習準備充分才能展示精彩。
(二)學習方法
1、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組長負責小組的學習討論和落實項目安排。這種學習方式,能促進合作能力的發展;刺激學生優勢互補;幫助學困生提高信心,達到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教學要求。
2、利用多媒體課件觀察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圖片、輔助學習如學生利用浸泡的海帶了解藻類植物的結構,利用葫蘆蘚生活史標本探究苔蘚植物的特征等。對于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學習應注意圖文結合,通過圖片提示想到更多的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老師以PPT形式出示圖片,讓學生欣賞。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根據其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分成四個類群。對前三類歸為無種子植物引出本節課課題。
(二)分組合作,討論解疑
1、檢查預習案
完成導學案自研自探環節內容,一對一對學,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
2、完成合作探究
探究案由淺入深,分層設計探究題:
(1)苔蘚形態結構的特點是。
(2)某地修建一座火力發電廠。
(2)學生獨學后進入群學,以小組合作形式討論探究題,實現小組內的互助達到共同進步。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探究材料、用具進行充分的觀察、討論、動手實驗,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尋求答案。
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有針對性進入小組,詢問后進生的學習進度,適時進行點撥、指導。
3、展示點評,總結升華
教師分配各組展示和點評的任務,在組長組織下,“展示”學習成果。教師要在點評過程中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大大激發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我表現欲望,也提升了小組的競爭力。進行即時性評價,進行啟發、引申、拓展、追問,對知識進行深化、提升。
4、總結反饋,當堂測評
5、布置作業,預習新知
分層布置作業,督促小組長收齊并及時上交。
五、說板書設計
六、說教學反思
苔蘚和蕨類植物 篇10
教學目的及要求:
1、概述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
2、說出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3、關注的生存狀況,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4、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能力。
重點:
的形態特征、生活環境、生存狀況。
難點:
的形態特征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一些常見的實物和標本;
準備卡片(本課為競賽形式);
結合教學目標 出一些競賽題;
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形式:
本節課為競賽形式,全班根據學生的座位分為四個大組。學生回答問題為抽簽形式。抽到的那位同學回答問題(這樣較公平也活躍氣氛)。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 出四組試題(每組四道難易度相當的題),試題中包含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學生通過自學與競賽在輕松的氣氛中獲得知識。
教學過程 :
同學們從這節課開始我們要進入一個新的生物學天地“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來看看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本節課我們來舉辦一個小小的競賽,來學習綠色植物中的。
我們一共分為四個小組,老師這有9張卡片。例如:5A就是本組第五排左邊的同學回答問題。
第一組:
1、我們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有30多萬種,根據他們形態結構、生活環境的差別可以分為幾大類群?分別是什么?
答:四大類群;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你能具體舉一個例子嗎?
答: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潮濕的地表。比如:(學校本部教學樓前的小)池塘
3、苔蘚植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
答:大多生活陰濕的地面上和背陰的墻壁、樹干上。
4、蕨類植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
答:生活在陰濕的陸地。
第二組:
1、藻類植物的形態結構有什么特征?舉出一兩個藻類植物的名稱。
答: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有些屬于單細胞生物。紫菜、海帶、石花菜。
2、苔蘚植物的形態結構有什么特征?
答:有莖、葉的分化,沒有疏導組織,具假根,植株一般矮小。(葫蘆蘚)
3、蕨類植物的形態結構有什么特征?舉出一兩個蕨類植物的名稱。
答:有根、莖、葉的分化,有疏導組織,植株較大。(腎蕨、江南星蕨)
4、連線題:(書第82頁)
藻類植物 有根、莖、葉的分化,有疏導組織
苔蘚植物 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蕨類植物 植株矮小,莖、葉內沒有疏導組織
第三組:
1、蕨類植物通過什么結構來繁殖新的植物體?
答:孢子(蕨類植物小葉的背面邊緣常可見到一些褐色的隆起,甚至連接在一起,稱為孢子囊群,孢子囊中有許多孢子,孢子是蕨類等植物的生殖細胞。
2、苔蘚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
答:監測空氣污染的程度,保持水土的作用。(促使沼澤陸地化;促使土壤的形成)
3、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
答:提供能量(煤)。(藥用:蕨有解熱和利尿的藥效,腎蕨可以用來治療感冒、咳嗽、腸炎和腹瀉)
4、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與人類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答:P80 ①在水中釋放氧氣;②可為水中的動物提供食物(做魚類餌料);③可供人食用(紫菜、海帶);④海帶等藻類植物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可供藥用(褐藻膠、瓊脂)。褐藻膠用于紡織、食品、造紙等工業。目前,使用褐藻膠的食品有上百種。制作面包時,加入適量的褐藻膠,面包不僅色澤佳,體積膨大,而且口味好,儲存時間長。
第四組:
1、如果養魚缸長時間不換水,缸內壁上就回長出綠膜,水會變成綠色,這是什么原因?
答:魚的排泄物和糞便使得魚缸中養料增加,藻類植物繁殖旺盛。
2、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發電廠。幾年后,這里許多綠茸茸的苔蘚植物都不見了,為什么?
答:因為污染嚴重,苔蘚植物的葉只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可以從背、腹兩面侵入葉細胞,使之受到威脅。
3、有些樹的樹干,背陰的一面常常生長著一些苔蘚,而向陽的一面則不生長為什么?
答:因為苔蘚植物喜歡生長在陰濕的地方。(沒有疏導組織,葉需要吸收水分)
4、現在的蕨類植物不能形成大片森林嗎?為什么?
答:因為蕨類植物沒有種子受到干燥環境的限制,2億年前適合高大蕨類植物生存的環境條件已經不存在了。
競賽完畢后統計成績,教師作總結。以上16個問題涉及到了本課的基本內容。
苔蘚和蕨類植物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
2.說出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能力目標:
通過對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觀察,學會觀察生物和分析問題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對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學習和觀察,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及其生存狀況,樹立熱愛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2.教學難點: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結構特點。
【教學方法】
1.教法:多媒體展示法、講授法、歸納法等
2.學法:實物觀察法、自主學習法、分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熟知教材
學生熟讀教材相關內容,完成自學檢測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三、問題引導,合作探究
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分組觀察、比較三類植物的形態結構特點,小組討論完成討論題,教師巡視指導。
四、師生互動,展示交流
學生展示各組的學習成果,師生互動交流。
五、知識競答,感悟提升
知識競答——三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六、梳理總結,反思升華
【導學內容】
一、自主學習 熟知教材
(自學指導:認真閱讀教材p72—77頁本節內容,邊看邊做好記錄,尤其要注意三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形態結構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5分鐘)
(一)熟讀一下教材內容
(二)自學檢測
1.藻類植物大多生活在_______ 中或________環境中。它們沒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的分化,能靠全身進行________作用 。
2.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___________的陸地環境中,一般具有_______和___________。但是,莖中沒有__________,葉中沒有_________,根非常簡單,被稱為_________。植株一般都很_________。
3.蕨類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_________環境中,蕨類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化。它的根、莖、葉中有專門的_________。
二、問題引導 合作探究
(要求: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對比觀察三類植物,分析討論,先組內交流,后組間交流。)
學習任務一:探究藻類植物
觀察藻類植物,小組討論:
藻類植物和你平時見到的植物有什么不同?這些藻類植物有根、莖、葉等器官嗎?
學習任務二:探究苔蘚植物
觀察苔蘚植物,閱讀教材,分組討論:
從形態上看,苔蘚植物與藻類植物有哪些主要的區別?這與它們的生活有關系嗎?
學習任務三:探究蕨類植物
觀察蕨類植物,小組內討論交流以下問題:
(1)蕨類植物有哪些形態結構特點?
(2)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相似,可為什么蕨類植物比苔蘚植物高大的多?
【知識鏈接】
赤潮和水華
大量含氮、含磷的有機物排入海洋中,而導致某些單細胞藻類大量繁殖。由于單細胞藻類的生長周期較短,藻類的大量繁殖后,很快就會死亡。就會造成遺體在水中堆積。產生許多有毒的物質,使水質惡化,造成魚類等水生動物的大量死亡。這種現象發生在海水中叫赤潮,在淡水中叫水華。
苔蘚植物矮小的原因
苔蘚植物之所以矮小,主要是沒有疏導組織的原因。苔蘚植物沒有真根,只有假根,不能很好的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這就決定了它要生活在潮濕背陰處。這樣才能滿足水和無機鹽。因為沒有疏導組織的緣故,葉制造的有機物無法向根運輸。正是由于沒有疏導組織的原因,所以它們都長的很矮小。
苔蘚和蕨類植物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概述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各種植物,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自主探究、比較綜合、合作交流等多種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說出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并樹立生物體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教學重點:不同的植物類群以及這些綠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苔蘚、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你家都養了那些植物?
生:我 家養了君子蘭、吊蘭、蝴蝶蘭、仙人掌、石榴。
師:哇,可真不少啊。還有嗎?
生:我家有腎蕨。
生:我家沒養植物,但是我課前上網查了一些綠色植物的資料,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生物圈中一共有三十多萬種綠色植物,其中大多數是有種子的,也就是俗稱結籽的。由于生活環境不同,不同地方的植物種類也不一樣,比如說沙漠中就有我們學過的耐旱的駱駝刺,仙人掌等。
師:嗯,說得非常好,看來同學們現在不但會收集資料,還會篩選資料了,真棒。那么老師也不甘落后,請看大屏幕,這是老師找到的一些綠色植物的彩色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都有哪些職務是你見過的或認識的,再比較比較它們的形態和生活環境,你又發現了哪些問題?(大屏幕上:紫菜、裙帶菜、墻蘚、葫蘆蘚、腎蕨、胎生狗脊、滿江紅、櫻桃、小麥、柳樹)
生:我發現它們的形態結構差別很大,沒有規律,有的長長的,有的非常短,有的還奇形怪狀的。
師:正如剛才同學們查到的,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有三十多萬種,,它們形態各異,生活環境也有差別,那么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四大類: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正是這些綠色植物構成了絢麗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們養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愿意成為它們的好朋友嗎?那就讓我們走進它們吧。既然最后一種叫做種子植物,也就是說區別于前三種沒有種子的植物的,我們把藻類、苔蘚和蕨類就稱為非種子植物。今天我們就來深入了解這三種綠色植物。
講授
一、苔蘚植物
師:很好,這位同學對這方面的知識了解得很多,相信大家也知道了藻類植物的生活,但是啊,對于藻類植物的作用,我看說的還不夠全面,有沒有同學知道的?(沒有學生舉手)好,請看老師的解釋(大屏幕課件四個方面展示:釋放氧,可做魚類餌料,可供食用,可供藥用。海洋藻類是海洋植物的主體,是人類的一大自然財富,目前可作食用的海洋藻類有100多種。藻類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是息息相關。其中衍生出來的一些相關問題我們課上就不討論了,比如說赤潮現象常引起魚體大量死亡,這又是為什么呢?請大家下課后探究。那第二種苔蘚植物大家更好理解了。根據平時的觀察,說說大家都能在什么地方發現苔蘚?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相比形態結構有什么不同?生活環境又有什么區別呢?
生:我經常在墻壁上和老樹根上發現苔蘚。
生:我也在墻壁和樹根上發現過苔蘚,但是我補充一點是那墻壁和樹根都是潮濕的。還有樹干上也有苔蘚,有的濕漉漉的巖石上苔蘚也很多。
師:大家說得真好,看來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得非常仔細。那么有的同學可能接觸的少,那么請同學們看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請看大屏幕。(大屏幕上展示裸露巖石上的苔蘚,樹干上和樹根上的苔蘚,墻蘚,苔蘚植株彩圖。語音介紹:苔蘚植株分布極廣,它們廣泛分布在森林,沼澤和其他陰濕地方,在適宜的環境中可以大片地生長。拓寬學生知識面,也為學生更好地了解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做了良好的鋪墊。)
師:通過剛才老師和幾位同學們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苔蘚植物的生活環境了,誰能給大家說說?
生:我的結論是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中。
師:非常好。那么關于苔蘚植物的第一個疑問已經讓我們解開了。接下來啊我們結合剛才的藻類植物的學習,再觀察老師為大家帶來的墻蘚植株,比較藻類植物,看看他們兩個在形態結構上有區別么?有哪些主要區別呢?這與它們的生活環境不同有關么?(激發學生仔細觀察,深入探究苔蘚植物形態結構的興趣。學生觀察過程中大屏幕上有提示:苔蘚有無根、莖、葉的分化,莖的質地,莖上有沒有筋絡,也就是疏導組織。葉的薄厚和大小,有無葉脈,假根形態。)
生:我們組通過觀察討論一致認為苔蘚植物有根莖葉,但它的葉很薄,是綠色的,沒有葉脈,所以我們推斷它沒有疏導組織。它的根也很細弱簡單,所以它吸水和無機鹽能力不強,就長的矮小。
師:很好,它們觀察得很認真,還有沒有小組要補充或有不同意見?
生:我們小組和他們小組的意見基本一樣,但是他們沒發現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功能不全,而且我們推斷苔蘚植物不是靠根吸水和無機鹽,而是靠它的葉。
師:補充得非常好。請看大屏幕,看看是否和大家說的一樣。(苔蘚植物的第二個問題解決了。)
師:(課件展示苔蘚植物大面積生長的生態圖片)“在什么樣的地方能看到這種景象?成片生長的苔蘚植物對生物圈有什么意義?如果在這樣的地方修建一座燃煤火力發電廠,幾年以后,這里還會有苔蘚嗎?為什么?
學生歸納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自然界拓荒者、指示作用、保持水土。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師:好了,我們已經了解了兩種非種子植物──藻類和苔蘚,那么現在請大家設計一種方式,可以是表格等形式來羅列出這兩種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環境,作用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時間四分鐘。(學生在課前準備的白紙上設計,老師巡視指導,最后在投影儀上展示。)
三、蕨類植物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分析問題,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那么我們接下來的學習就更加輕松了。最后一種今天接觸的植物就是蕨類植物。(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大屏幕,通過和苔蘚植物的對比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學生觀察后得出蕨類和苔蘚生活環境有相似之處,都生活在潮濕環境中,但是蕨類植物比苔蘚類植株高大得多。)
生:為什么它們的生活環境相似,但是形態結構卻差別這么大呢?(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自行得出結論。觀察鳳尾蕨、鐵線蕨、筆筒樹、腎蕨等實物或圖片)
師:好,那么請大家把蕨類植物的各種特點談如剛才設計的表格中,這三種植物的生活環境,形態結構就清楚了。最后大家歸納一下蕨類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吧。
生:食用、肥料、飼料,藥用:可解熱利尿等,銀粉背蕨可止血。
課堂小結
播放苔蘚,蕨類植物的生活錄像,通過觀看和回顧,使學生對這三種植物的生活環境,基本特征和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更深刻全面地認識。同時加深學生們對綠色植物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