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說課設計
從學生身邊的實際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增強學數學的興趣.同時這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使學生樂于進一步探索.
新
課
講
解
歸
納
結
論
教師鼓勵學生充分探索計算4–(–3)的方法,得出結果為7.
在學生得出4–(–3)=7后,教師引導學生比較減法4–(–3)=7與加法4+3=7這兩個算式及其結果,討論得出4—(—3)=4+3.再給出以下算式減法5—2=3 加法5+(—2)=3 繼續讓學生比較上面這兩個算式并討論得出 5—2=5+(—2),再由學生舉一或兩個類似的例子。
通過以上特例由學生對有理數的減法計算提出初步的猜想“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猜想后及時讓學生分小組完成課本第62頁的計算下列各式。
最后請學生根據上面的數學活動經驗自主總結歸納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教師板書這一法則)
用式子表示為a—b=a+(—b)
這里計算可采取逆運算的方法,或利用溫度計直接數讀數的方法等等.
學生得出結果的方法可能不一樣,教學中只要是合理的就應給予鼓勵.對具有新意的解法應表揚肯定,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再次對5—2= 5+(—2)=3的觀察、比較,是進一步探索有理數減法法則的基礎.并且借助多媒體課件演示算式的規律,幫助學生探索其中的內在關系.
學生通過不斷列舉不同代表性的特例,而這個“舉例”過程,正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正是一種對數學素養的培養.
此題目的是使得上面的初步猜想得到證實。
學生的歸納可能不規范,教師可請學生互相交流、補充使之規范,從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簡明的字母表示方法,體現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為今后學習字母表示數作準備。強調運用法則時:(1)被減數不變,減號變加號,減數變為其相反數。(2)再利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計算。
例
題
講
解
1、師生共同完成第62頁例1,其中第(1)小題教師講解,其余各題請學生完成.
2在完成例1后,教學中采用分小組競賽的方法及時處理第 63頁“隨堂練習”.
3、師生共同完成第62頁的例2、第63頁例3。
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實際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并熟練利用減法法則進行減法運算。
教師講解第(1)小題時要點明算理,規范解答.講解時注重讓學生復述有理數減法法則,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熟悉,并注意歸納有理數減法的規律,而不機械地將減法轉化成加法。
互動交流式的練習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更積極主動.學生在活動中能體會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表揚肯定,假如有錯誤,請其它同學糾正,并指出錯誤原因。
例2、例3是實際問題,它們的解答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在做完例一后,讓學生估測本教學樓的高度,并估算8848米相當于多少座教學樓的高度,從而感受8848米這個高度。
鞏
固
練
習
師生一起分析第65頁聯系拓廣題1.在弄清題意后,請學生填寫方陣圖.
解決問題的核心是找到“每個數都加上的同一個數”是什么,這就是有理數的減法在這個實際情境下的應用.
另一方面,本題也提供了一個三階幻方的一般填法,拓展了知識面,并為題2的思考提供參考.
課
堂
小
結
師生共同完成
1、這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知識?
2、對這些內容你有什么體會,請與你的小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