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夸父逐日·兩小兒辯日》學習要點
《短文兩篇》
《夸父逐日》選自《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古代神話人物。《山海經》作者不詳,內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參考價值。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國人列御寇所撰。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
學習本文首先要通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掌握文章的內容,了解文章的結構,把握文章的主旨。
一、掌握如下字詞。
1、為下列加紅字注音。
盤盂( ) 滄滄涼涼( )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逐日:追趕太陽。
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逐走:競跑,賽跑。
辯斗:爭辯,爭論。
3、通假字。
孰為汝多知乎? 知,通"智"。
4、古今異義。
去:距離。
湯:熱水。
二、課文內容學習。
1、這兩篇短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于與太陽競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兩小兒辯日》這篇短文寫兩個小孩子對太陽在早上和中午時離地球上人的遠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爭執不下,連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斷,以此說明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無窮盡,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這篇短文還反映了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2、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那么,什么是"鄧林"呢?"鄧林"實有基礎,在現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據清代學者畢沅考證,"鄧桃"音近,"鄧林"即"桃林"。"鄧林"為地名之說,與"鄧林"即"桃林"之說并不矛盾。我們可以認為,"鄧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鄧林"這一地名是因"鄧林"的"桃林"之義而得名的。此處,"杖"與"桃林"同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處;夸父的口渴如焚,與提供甘甜多汁果實和成片綠陰的"桃林",在內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遺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這一結尾,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像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3、怎樣看待兩小兒對孔子的譏笑?
《兩小兒辯日》的故事是編出來的,并非真有其事。經專家研究,《列子》里寫這個故事,確實有譏笑孔子的意思,這是因為《列子》是道家的著作,而孔子是儒家。學派不同,所以道家在這個故事中譏笑孔子。但我們學習本文,應從文章本身出發,來認識它的思想價值。就本文來看,孔子不能回答一個難題并不能說明他不"多知"。但兩小兒的譏笑也是有道理的,因為這確實說明孔子不是無所不知的,人們由此可以受到啟發:連孔子這樣一位十分博學的人都有所不知,說明人們的確不可能無所不知。因此,不宜把兩小兒對孔子的譏笑作為故事的主旨去理解。
三、譯文
1、《夸父逐日》
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2、《兩小兒辯日》
孔子往東方游學時,看到兩個小孩在爭論,孔子問他們爭論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像個大圓車蓬,等到正午時像個盤子或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清涼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熱得像把手伸向熱水里。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距離遠就覺得涼嗎?"
孔子不能夠斷定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四、問題思考。
1、同學們讀了《夸父逐日》,有什么樣的感想?
2、兩個小孩的辯斗,對于同學們有什么樣的啟發?
中考解析
(貴州省貴陽市)閱讀下面文段,然后回答問題。
生命,需要一個支點,因為生命很脆弱。生命一經有了支點,就會強勁起來,就會挺拔和旺盛起來。這支點不是別的,是對人類的關心和同情,是對生活和世界的愛,是對未來永不失落的希望。支點回報生命的,不僅僅是一種依托,一種憑借,一種支撐。支點回報生命的,是永遠的信心,永遠的充實,永遠的力量。生命只有找到這樣的支點上才能造就輝煌。所以伽俐略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撬起來。"
1.短文的論證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紅的"這樣"具體指代什么內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運用了說理的論證方法,請根據本文的中心論點,舉一個恰當的事例論據來輔助論證。
事例論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談談你以什么作為自己生命的支點,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閱讀議論文的綜合能力
【分析】:
1.本題考查對論證方式的判斷。論證方式有立論和駁論兩種。立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并闡述、證明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反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從而表明自己正確的見解和主張。本文的論證方式是立論。
2.本題考查對中心論點的分析。本文主要運用了講道理的論證方法,證明了文章的中心論點:生命需要一個支點。
3.本題考查對代詞指代內容的分析。"這樣的支點"中"這樣"是修飾"支點"的,具體是指第3句"是對人類的關心和同情,是對生活和世界的愛,是對未來永不失落的希望"。
4.本題主要考查對論據與論點關系的理解及概括事例的能力。讀寫結合,較好的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度,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要求補寫的事例能證明論點,語句通順。示例:錢學森為了祖國的強盛毅然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排除重重阻撓回到祖國,與其他科學家一道,研制出原子彈、氫彈,威震世界。
5.本題考查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表述觀點的能力。在觀點正確的前提下,能言之成理即可。
-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7篇)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子憑著直覺,一個認為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中午離人近,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
-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也是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今天我把它作為第一篇文言文來上。小學六年級的文言文閱讀是為初一正式實現文言文閱讀教學目標做好輔墊,激發興趣,打下基礎。...
- 《兩小兒辯日》教學案例(精選14篇)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十一冊第八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文言文首次進入小學教材,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文言文不僅難讀(單音節詞較多,讀起來拗口),而且難懂(古今詞義差異較大)。對于教師來說,教法上也是陌生的。...
- 兩小兒辯日教學案例(通用2篇)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十一冊第八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文言文首次進入小學教材,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文言文不僅難讀(單音節詞較多,讀起來拗口),而且難懂(古今詞義差異較大)。對于教師來說,教法上也是陌生的。...
-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及實錄(精選12篇)
[教學簡案]學習目標:1.學生能利用課后注釋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2.培養學生朗讀、背誦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較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的特點。...
- 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兩小兒辯日》教學案例(精選14篇)
一、導入(黑板出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1、師:你能說出這句話的意思嗎?(應該做一個誠實的人)2、同學們說得很好,這句話是誰說的?(生:孔子。...
- 《兩小兒辯日》優秀教案范文(精選14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兩小兒辯日》:1.掌握下列加粗的字的讀音:辯斗 盤盂 滄滄涼涼 探湯 孰 汝 嗟來之食 機杼 稽廢時日 懿德2.掌握下列古今詞義的詞語:湯 古義:熱水 及其日中如探湯今義:菜湯3.掌握下列一詞多義的詞語:去 離開 一狼徑去...
-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精選13篇)
【依據課標說教材】《兩小兒辨日》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文言文,課文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兒在爭論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
- 《兩小兒辯日》|人教版(精選15篇)
一、談話導入1.你們知道孔子嗎?(簡單介紹孔子。)2.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孔子又說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
- 《兩小兒辯日》教學片段及其評析(精選12篇)
《兩小兒辯日》是大修訂教材人教版第十一冊中新增的課文。編者的意圖旨在通過這個短小有趣的寓言故事讓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辯證認識事物、認識自然的科學態度。...
- 文言文兩則《學弈》《兩小兒辯日》電子課文(精選13篇)
學弈(y)[1]弈秋[2],通國[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4]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i)弈秋之為聽[5];一人雖聽之[6],一心以為有鴻鵠(h) [7]將至,思援[8]弓繳(zhu)[9]而射之。雖與之[10]俱[11]學,弗(f)[12]若之矣(yǐ)[13]。...
- 《兩小兒辯日》《學弈》案例(通用15篇)
案例一《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評點【前示】這是一堂研究課。教學內容《兩小兒辯日》是一篇寓言故事,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知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
- 誦讀欣賞《兩小兒辯日》《黃紗巾》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學習目標1.能識記文言文中常用古漢語字、詞、句的解釋,體會課文中蘊涵的哲理。2.通過分析《黃紗巾》中人物的心理活動過程,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撫慰的溫馨之情。...
- 兩小兒辯日教案(精選13篇)
5月5日,我們到師大禮堂觀看王崧舟老師執教《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辯日》事一篇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文本的語言偏離了我們現在孩子的實際,孩子在學習中比較難走進文本。...
- 《夸父逐日》與《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短文兩篇: 《夸父逐日》與《兩小兒辯日》 【教學目標】 1. 節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 了解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有執著的探索精神; 3. 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