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概括故事情節。
2、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研析課文。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間真情。
【教學重點】
把握閱讀技巧,系統概括故事情節。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間真情。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按照讀──析──賞──悟的教學模式安排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們常贊頌母愛是孕育萬物的源泉,若沒有父愛滋潤萬物,又怎有人類的和諧發展,父愛如山,深沉嚴格,用他那大而粗糙的手,撐起整個沉重的家園,今天我們就追隨著作者的腳步去認識這位可歌可敬的父親吧!
二、作者簡介
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她的創作很豐富,有散文集《窗》《兩地》《作客美國》等,她的處女作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是一部專寫家庭瑣事的文集,短篇小說集有《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等,長篇小說《春風》《云》。
2、師口述《城南舊事》的簡介。
三、整體感知
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全文的故事情節。
作者描寫了一個孩子經歷了一系列的人生波折后,最終認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孩子了,而帶著種種疑憾告別了童年,其間父親的愛滲透于字里行間中,讓作者受用終生。
四、研討與賞析
快速瀏覽課文,小組討論,出示問題:
1、文章幾次寫到了爸爸的花?
2、花在全文結構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3、從全文看爸爸是怎樣的一個人?
師:小組探究,解答問題。
生:三次。
師:誰愿意簡要介紹一下。
生:如文章開頭“我的襟上別著爸爸種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今年花沒上麻渣,結尾“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
師:很好,那么誰能說出“花”在全文的作用。
生:“花”像征爸爸的身體,貫穿了全文,是全文的線索。
師:爸爸和“花”融為一體,作者是如何刻畫爸爸的?
生:嚴厲、堅強、很重感情,特別愛花。
師:課文的脈絡已理清,那么我們共同探究課題《爸爸的花兒落了》,你們能從中悟出幾層含義?
生:兩層,一是實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點出爸爸已離開人世。
師: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再次速讀文,小組圍繞這個話題進行討論,提出問題,師生共議。
生1: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選題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的?
生2: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生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字、詞、句、段。
分組合作探究,以我想回答的方式完成。
生:我想回答第一個問題,爸爸病重可從開頭“我”去醫院看望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
師:你找的地方很準,但不無整,認愿意補充?
生: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暗示媽媽很了解病情,知道父親將不久于人世。
生:還有:畢業典禮結束后,“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云,我認為這是一種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