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第四單元教案學案
霞 早,晚,太陽照著云彩 云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解題方法鏈接
云的種類繁多,通過設計表格,可以幫助我們掌握云的種類,從而更加清楚地理解課文。可以先把云分成兩大類:按照云的形態可分為晴天的云和雨雪天氣的云;再按照云的光彩分為四種。
范例3、《綠色蟈蟈》一文中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征?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作者為什么能把蟈蟈寫得如此的活靈活現?
分析:
①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學小品文,同時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介紹了蟈蟈的一些習性,雖然生字詞較多,但語句淺顯,且十分生動有趣,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②文章第1、2段引出說明對象。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里,“我獨自一人” 去觀察昆蟲,體現了作者對他所熱愛的事業的執著!第2段以蟬的一聲哀號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蟈蟈,可謂獨具匠心!
③從第3段開始介紹蟈蟈。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來寫蟈蟈。先寫它的歌聲。蟈蟈的聲音是“竊竊自語”,“像是滑輪的響聲”,“又像是干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作響”,聲音“喑啞”“尖銳”“短促”“清脆”。當四周的蛙聲和其他蟲鳴沉寂時,蟈蟈的聲音則顯得“非常柔和”。這些描述都表現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④第4至11段寫蟈蟈的食物習性,這是文章的主體,所以寫得最為詳細。作者為了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不僅到野外去觀察,還捉了許多養在家里,他之所以能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正是得益于他對蟈蟈的細致觀察。蟈蟈長得什么樣呢?作者作了一番描述:“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優美的語言刻畫出蟈蟈可愛的樣子。接下來,作者寫蟈蟈的食物。作者把蟈蟈和螽斯比較著寫,它們都不太喜歡吃萵苣葉。作者后來是如何知道蟈蟈最喜歡吃什么食物的呢?一句話,通過觀察。清晨,作者散步時看到的一幕揭開了蟈蟈食物之謎捕蟬為食。那么蟈蟈為什么最喜歡吃蟬的肚子呢?“是不是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作者帶著這個問題繼續實驗和觀察。第7段寫揭開了蟈蟈首先吃蟬肚子的秘密,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8、9、10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說明。11段寫蟈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
解答:
外表特征“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作者之所以能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是因為他熱愛自己的事業,是對蟈蟈進行細致觀察、思考、探索的結果。
解題方法鏈接
①學習本文可先進行快速閱讀,找一找文章介紹了蟈蟈哪些方面的特點,概括出文章要點。
②對文章的主體部分可一邊默讀一邊圈點勾畫,列出蟈蟈的食譜,從而歸納出蟈蟈的食性,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范例4、《月亮上的足跡》一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為什么說人類第一次登月“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分析:
①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閱讀,我們能從中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美。
②怎樣把一件事情敘述得完整生動呢?本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2段進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其次是有明晰的時間線索。文章所記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從第3段的“這一年的7月16日”開始,作者把登月的全過程按照時間順序作了詳細交代,甚至連幾分幾秒都寫得清清楚楚。這就使讀者比較詳細地了解登月的具體時間,也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可以說,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是本文寫作的又一突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