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學設計
2. 學會細心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
3. 學會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像來寫景狀物,抒發(fā)感情。
4. 能探尋作者“物外之趣”的由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課前學習]
已經能夠很熟練的進行文章的復述。
[教學步驟]
(一)導讀進入新課
內容:
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知道課文的題目是幼時記趣,我們就知道了文章的內容和童年有關,童年,人們經常形容它是“金色的童年,所有人的童年是相似的:每個人的腦海中有著無限神奇的想象力,總是以天真爛漫的童心去看周圍的世界,同學們一定也有這樣的體驗,在大人們看起來不起眼,不以為然的事物我們卻把它想得神奇美妙。比如夏天看黃昏時的火燒云,它們可以在孩子的眼中像巨人,像大山,像獅子……,比如我們堆積木,在沙灘上蓋城堡,在童年的我們的眼中仿佛也都在真的城堡中自得其樂一樣。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幼時記趣》的作者沈復雖然早已作古,但他的童年也和許多人,和同學們的童年是一樣的——兒時的沈復對大自然有一顆天真的、有豐富想象力的童心,他也曾把很多藐小微物看作另一種奇妙的景觀,并從中得到無窮的樂趣,相信同學們也從中得到共鳴,也引起我們對自己童年生活無限的遐想與回憶。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幼時記趣》的作者是沈復,清代散文家,他能文善畫,做過幕僚,游歷四方,足跡遍天下,著有《浮生六記》六卷,內容抒寫個人家庭情愛生活,有快樂有哀愁,發(fā)自肺腑,文學味道頗濃,但情調低沉,略帶傷感,這大概和他一生困頓不遇的經歷有關。
(三)由教師朗讀課文,給重點字正音。
童稚(zhì) 藐小之物(miǎo) 擬作(nǐ)
項為之強(jiàng) 鶴唳(lì) 怡然稱快(yí)
土礫(lì) 壑(hè) 龐然大物(p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