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蟈蟈、空山鳥語)》教案
c. 本文最能觸動你心靈的是什么?為什么?
明確:
a. 猜測的答案可以不一樣。
b. 要對弱者有同情心和愛心;要與自然、社會和諧相處;要理解尊重生命; 要有平等意識等等。
c. 能夠言之成理即可。
5. a. 文中最后一段,老人為什么要“看著窗外,自言自語地說”?老人當時的心理活動會是怎樣的呢?
b. 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賣蟈蟈類似的事,你會怎么辦呢?
c. 我們該如何面對大自然?
明確:a. 有可能是對蟈蟈以后命運的若有所思;有可能是聽到孫子孫女的議論,兒子的怨言后的感觸;也有可能是極力掩飾對孩子們的善意欺騙……
b. 勸說或制止。
c. 關愛生命,關注自然,尊重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
4. 探究思想內容
下面請各小組對文章的主題進行歸納,
本文主題具有多義性:a. 呼喚自由、呼喚愛心。b.歌頌了平等的意識。c.表現了渴望被理想、被尊重的愿望。d.表現了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二)《空山鳥語》
[教學目標]
1.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2. 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的人生態度。
3. 理解文中運用的意象,學習作者詩化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中詩化的語言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學習內容]
一個用唐吉訶德似的熱情擁抱文學,以清教徒般的信仰面對人生的詩人,他會用怎樣的一雙眼睛去觀察這個世界,又會怎樣去諦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整體感知
《空山鳥語》是一篇含蓄富有哲理的散文。在詩化的語言外表下,表現了作者對古樸、淡泊、寧靜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學法指導
1. 學習《蟈蟈》時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對話,去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樣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學習《空山鳥語》時,要用朗讀帶動對作品的理解。注意積累文中精彩的描寫性語句,豐富自己的語言。
3. 閱讀時要運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做些點評,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
體驗反思
1. 關于“人與動物”抑或“人與自然”的關系,大家一定有所關注吧。請結合現實生活實例,談談自己的想法。
提示:當藏羚羊被無情地捕殺時,一些環保志士發出了緊急救助的吶喊;當“非典”肆虐華夏大地時,人們對食用野生動物重新有了審視與思考;當……近些年來,我國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類也遭到了大自然殘酷無情的報復。該是吸取教訓的時候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拿出實際行動,來維護我們共同的賴以生存的家園。
本文以一只蟈蟈的命運為線索,以人們對待蟈蟈的不同態度為內容,啟發讀者思考,人們該怎樣做,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我衷心地希望大家學完本課后,能夠以一種良好的態度面對大自然、面對我們的社會!
2. 作者為什么說“鳥的聲音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3. 作者“想做一只鳥,在山中”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鳥語”好聽嗎?
4. “你不是從這美妙的清音中,已經聽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滄桑了嗎”這句話如何理解?
從作者生平和其它作品中尋找作者的思想根源。
拓展延伸
1. 品讀《蟈蟈》全文,試將其與法國昆蟲家法布爾寫的《綠色蟈蟈》比較閱讀,談談他們所蘊含的情感或道理有什么不同。
2. 學完《蟈蟈》、《空山鳥語》后,你一定有所感悟吧,請把它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