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千古濤聲》教學指導
《長江》一.按照常規自行預習。提示學生注意這是一首散文詩,誦讀時要讀出詩的感情和韻味。還要注意到是寫黎明時分的長江,讀時應處理好語速和語調。
二.課上指定幾位朗讀較好的學生朗讀全文,師生共同評點,適當結合對詩歌感情的品味。最后教師示范讀一遍。
三.在課堂上準備“練習•探究”一,二的發言提要,要求寫在筆記本上。如果需要分點來說,要將主次先后考慮清楚,避免觀點含混不清。
四.課堂討論,教師相機指點,糾正整合,最后給出一個較完整的鳶浮?
五.布置課后完成“練習•探究”四,并就第三題所提示的每人試舉“重復出現”的一兩處,說說自己的看法。文中寫長江的“醒來”、“微笑”有多次重復,應指定學生注意聯想和想象的一致性。
《筏子》
一.按照常規自行預習。提示:1、重點朗讀第3、4、5自然段和第9、10段,注意讀到描述性語段和說明性語段時,在輕重徐疾、抑揚頓挫上應有什么樣的區別。2、準備回答“練習•探究”一、二,將答題要點寫在筆記本上。
二.課堂上先由學生朗讀全文一遍(自主或指定均可)。指點注意是否做到描述語段和說明性語段有所區別。講評之后,讓學生先各自將3、4、5和9、10這五個段落輕聲讀一遍。然后在班上或自主或指定進行交流,教師講評并作示范。
三.討論交流“練習•探究”三、四。討論第四題時,不要忽略了“大水車”的形象意義。
四.就“詞句品味、積累”第1題,辨析一下如果將“濁浪排空”改為“巨浪排空”,把“膽驚心悸”改為“膽顫心驚”,是否更好?品味第2題中“安祥”用于筏子,有什么樣的意味,為什么?
《詩歌三首》 《運河與揚子江》 《江之歌》 《壺口與龍門》
本單元“比較•探究”的篇目,一類是詩歌,一類是散文,都富有感性和抒情的鮮明特點。重點訓練誦讀,盡可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圍繞“練習•探究”和“品味•積累”所提示的內容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應更有助于領會詩文的思想感情。要避免為比較而比較,為探究而探究。
一.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將詩歌至少誦讀三遍。要求注意語速節奏和重音。
二.課上先讓學生分別獨誦和齊誦《黃河頌》和《長江之歌》。講評之后,齊讀,教師示范朗誦。可結合“練習•探究”一、二進行。
三.教師示范朗讀《當我死時》,指點學生注意句群之間的停頓與過渡,即避免將一行作一句讀。讓學生就詩句問疑,教師指導解疑。感受、了解詩歌獨特的意境和表現手法。
四.預習《一條大河》時,布置思考:
1、文章開頭寫在大院里看電影有沒有必要?
2、抒寫對《我的祖國》(“一條大河”)這首歌曲的無限鐘情,作者的記敘和描寫有多少層次?你最欣賞的是其中那一“層次”?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9、10、11三個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