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讓人物引燃激情用激情燃燒學生──《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山東省鄒城市兗礦集團鮑店礦校 榮維東
【教學目標】
1、學習鄧稼先舍身許國、英勇無畏的精神和不計名利、無私奉獻、忠誠純正的人格。
2、感受本文凝練蘊藉激情涌動的語言。
【教學方法】
讀──品──演──說/多媒體渲染和流程整合。
(屏幕上播放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電影畫面)
師:同學們,這是關于什么的電影畫面?(幻燈片)
中國人就是從這一天起開始擁有了“鐵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生:原子彈爆炸!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師(飽滿激動地):是的!同學們,我們剛才看到的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時,在西北大漠,羅布泊那驚天動地的一幕,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那激動人心的場面!這是足以讓全體中國人揚眉吐氣欣喜若狂的場面;這是一個醒來的民族震天動地的吶喊!這是足以載入我們中華民族5000年輝煌歷史的偉大時刻,這是中華民族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詩篇。就是這撼天動地的一聲巨響,一個東方巨人徹底站在了世人的面前!當晚10時,消息傳來,北京街頭,萬人空巷,尤其那些飽受外國侵略者凌辱的老一代人更是熱淚盈眶、奔走相告(語調興奮哽咽地):我們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原子彈啦!外國人再不敢欺負我們啦!中國再也不會有八國聯軍入侵、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殺啦!……。
有人說:原子彈是一個民族“鐵的脊梁骨”。就是從這一天開始咱們中國人挺直了腰板。
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歐洲的一個餐館里,中國的服務生再也不向外國人下跪;就是從這一天起,國民黨的前代總統李宗仁的門前再也不見垃圾如山(他們說有如此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應當贏得尊重)!就是從這一天開始咱們中國人說話有了分量!全世界每個人心靈的天平上都稱出了“中國”這兩個字的重量!……
今天就讓我們結識一位為我們中華民族鑄造了“鐵的脊梁”的人──中國的“核彈之父”、“兩彈元勛”:鄧稼先!(板書)
本文的作者是誰?干什么的?他和鄧稼先什么關系?知道的請回答──(板書:楊振寧)
生1:楊振寧。
生2:作家……(教師點擊有關圖片)
師:作家嗎?
生: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
師:(贊許)那么他和和鄧稼先什么關系?
生1:同學、朋友。
生2:同鄉
他們是 同鄉
同學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個獲諾貝爾獎
蜚聲世界半世紀
一個為國造核彈
隱姓埋名28年
師:對,他們倆從小在清華園就是鄰居,又是中學、大學一直到留學美國的同學,一對有著50年與友誼的朋友,情同手足,親如兄弟,那么他寫的這篇回憶錄一定別有一種真切的情感在里面。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勾畫出你認為的2-3個關鍵詞語。然后按照“我發現……這個詞重要(好、關鍵),因為……。”的句式組織好語言,同座之間可以進行交流,準備精彩發言交流。(點擊圖片)
1、速讀全文,在其基礎上,勾畫出2~3個關鍵詞。
2、按照“我發現……詞語關鍵(好、重要),因為……”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發言交流。
生:(開始速讀)……
師:(巡視指導:)。勾畫評點是一種極好的讀書方法,好多名人都用如:錢鐘書、毛澤東等,遇到關鍵詞、好句子畫出來,感悟寫在書眉、邊角、行間……。(有的學生離書太近、手放在書面上、或者讀出聲來都一一糾正),這樣不利于提高讀書速度,正確方法:端身坐直、擴大視幅、一目十行、抓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