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高度激情和沉痛地)1986年5月,我們的“兩彈元勛”──鄧稼先由于常年超負荷工作,由于超過常人成千上萬倍核輻射,內臟和身體都已經嚴重損傷,他的癌癥發現時已經到了晚期,他的生命已經到了終點!頂多還能支撐一個月的時間!雖然國家組織的最好的專家予以搶救,可是已經無力回天!我們的核彈之父知道后只是說:“我知道之一天回來的,沒想到回來得那么快。”──他這時正忙于撰寫我國未來核彈發展建議書……
一顆科學巨星行將隕落!中央緊急決定:對這位已經隱姓埋名28年功勛卓著的“兩彈元勛”核彈之父的生平資料予以“解密”──讓公眾和國人在他生命行將結束的時刻,了解到,認識他!(教師眼睛模糊熱淚奔流聲調哽咽顫抖)也表達一下28年來──一個日益強大起來的偉大國家──和他10億兒女,──對于這位默默無聞的民族英雄的深深敬意!
生:(大部分學生老師已經流淚,有的一連肅穆,教師內一片寂靜)
場景二:假如你是《東方時空-東方之子》欄目組的記者,(為了保護元勛的身體)只允許5分鐘,深入病房進行突擊采訪。請你精選問題,盡可能地“濃縮(元勛)一生的精華”(從核彈事業名利地位性格情趣等方面)。
(教師調整大家情緒,深入小組指導,發給小組一些資料,讓小組自定記者,討論后精選話題,進行采訪)
(推選一小組兩位同學上臺,鄧稼先坐著接受采訪)
表演紀錄:
記:鄧伯伯,您好,首先讓我表達全國人民對您的埋藏了整整28年的由衷敬意,作為我們的中國的核彈之父,當初您是怎么走上這條道路的?
鄧:你知道我生長在任人宰割的舊中國,在兵荒馬亂中度過的,深深我我們國家的貧弱挨打感到痛苦氣憤,從小我就懷著科技救國的理想。我的大學時代是在當時的“西南聯合大學”讀的,她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組成,集中了當時中國各門學科最頂尖的學術精英。比如物理系就有王淦昌、錢偉長、錢三強、林家翹、彭桓武、王竹溪等一大批卓越的物理學家任教。抗日戰爭期間,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培養出楊振寧、李政道、黃昆、張守廉、朱光亞,等一大批杰出人材。他們都是我的師長和朋友。
記:當您的同學好友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名揚天下時,您當時正在大學默默教書,您是否后悔當初回國的選擇?
鄧:不后悔。回國是我非常慎重的選擇,因為我們的國家需要我。楊振寧師我從小的朋友和同學,我真的為他高興,他為我們中國人爭了氣。
記:您能否談談當初接受任務的感受?
鄧:1958年8月的一天,我被當時的9院(核武器研究院)院長錢三強叫到辦公室,他告訴我:中國要準備造一枚大炮仗,這項工作中央準備由他來負責。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既興奮又激動,興奮的是我們國家要造那東西了,沒那東西別人就可能嚇唬你,欺負你。我激動是因為國家如此的信任我。我說:我能行嗎?錢院長說行,你一定行!從這以后他就在大學講壇、理論物理雜志、親朋好友們視線中消失了,人們只知道我“在外地工作”──可誰也不知我在研究原子彈,連我的父母、妻子和兒女都不知道,這是紀律。1967年我的母親臨死前拉著我的手說:我們國家爆炸原子彈了,我也沒說原子彈是我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