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二則之楊布打狗課堂教學實錄
劉東生老師:總體而言,這節課能做到三個注重:①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如聯系歷史,讓學生了解紀年的方式;結合教學內容搜集成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②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③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如寓言故事與寓意之間的緊密聯系。至于說欠缺,一是在朗讀方面應對學生有所指導;二是故事寓意的揭示,可以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張繼先教授:①文言文教學本身應做到以語言教學為重點,這也是本堂課突出的一個亮點。抓住語言教學,落實具體的文言字詞,比如猶字,讓七八個學生提出自己的理解,教師最后才予以揭示,做得比較扎實;訓練閱讀與翻譯并重,能求得實效。
②方法的指導上比較突出,板書清晰,指導過程自然,可謂是水到渠成。
③學生的課堂表現也很突出,發言簡明扼要,思維靈活敏捷。
由此可以推知我們整個安慶市的文化底蘊豐厚。
倪章健校長:①感謝各位專家百忙之中躬臨十三中,面對面、手把手地指導我們十三中的語文教學工作;②語文組老師要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對各位專家的意見組織討論,努力提升我們的執教能力。
程鈞老師:①希望十三的全體語文教師認真體會各位專家的評點與建議,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為推進我們桐城市的語文教學工作盡智盡力。②請包老師將本節課的教學材料整理完畢,連同自己的教學反思,于近期內報市教研室。
《實踐新課標 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楊布打狗》一文的教學反思
桐城市第十三中學 包國勝
語文屬于人文科學的學科,它與自然科學不同之處就在于要對人們的精神領域起作用。另一方面,許多語文材料本身就是多義的,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很強的啟發性;人們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也是多元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對同一個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語文課程標準》在闡釋語文教育的特點時,非常明確地指出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我在教學《楊布打狗》這則寓言時,正如張繼先教授、劉和程老師所指出的,在揭示寓意(①抓住事物本質,不能只重現象;②要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這個教學環節上,教師發揮的是明確的導向作用,沒有留給學生自主課堂、自主探究的時間,沒能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這是一個缺憾。雖然,在自主的過程中,我不可能排除有些學生會提出諸如人可以素衣而出、緇衣而歸,狗又怎么會白而往黑而來這類令老師都難于回答而產生尷尬的疑難問題,但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個性思維,可以活躍課堂學習的氣氛,也可以調動全體同學投入到語文教學過程,從而避免因為一味地聽從老師的講解出現一塘死水的狀況。
正如因如此,所以東北師大的陸志平教授在《語文課程新探》一書中說: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是對學生的尊重和鼓勵,也是對真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