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尋寶記》說課稿
(二)討論式教學法:由于問答法可能造成師生交往范圍過窄,不利于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結合采用討論法。這樣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體交*方式傳遞,改變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氣氛更濃,有利于激勵廣大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
(三)情境教學法:一般在文學作品教學中常用,但我認為,本文作者用童話的形式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社會,寫得很有時代特點,完全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二)。并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所以童話教學中也應恰當運用。具體采用多媒體課件(駱駝及各種動物的照片、沙漠的照片、各種動物尋寶時的場面)、投影儀等,盡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因為心理學實驗表明:形聲并舉同時刺激學生感官,可使其對信息的接受與記憶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會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朗讀法:教會學生朗讀,要求準確、流暢、傳神,齊讀要整齊。這是一種短時間內同時調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閱讀,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速讀法:這是一種眼腦直映、迅速獲取有用信息的閱讀方法,有利于廣范吸收知識,迅速開發信息資源,尤其適應快節奏、信息化的現代生活需要。具體教會學生用掃視法默讀,提高閱讀效率。
四、說學法
1、學生現狀:初一學生具有閱讀淺易記敘文尤其是生動有趣的童話的能力。然而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2、學法指導:①早讀預習,理清課文思路,概括主要內容,把握課文在構思和組材上的特點;②課堂上展開討論,明確重點,品味鮮明、生動、準確的語言,引領學生體悟語言中的感染力;③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理解駱駝形象的深刻含義,聯系生活實際,探討這一形象的現實意義。
五、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教學程序如下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①讀準音,查詞典,為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并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③讀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讀對駱駝描寫的部分。
(二)正音聽讀
1. 攜( )手 嫉( )妒 對峙( )踽踽( )獨行 溫馨( ) 淙淙( )潺潺( ) 花團錦簇( )
2.老師范讀1-3段,要求同學聽難讀音,體會感情(動物們急于去尋寶的迫切心情),領悟意趣(童話作品中夸張式語言的表達效果)。 (范讀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對同學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同學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學會邊誦讀邊感受品味的欣賞方法)
(三)朗讀設疑
1.請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吐字清晰準確、朗讀聲情并茂。
2.設疑激趣:課文題目是《駱駝尋寶記》,但文章除了寫“駱駝”還寫了其他許多動物,清邊讀課文,邊將這些動物圈點出來,并思考:為什么要寫這么多的動物?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討論交流
1.除了駱駝外,還有哪些動物加入了尋寶行列?它們都尋到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