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說課稿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取得勝利后,毛澤東主席親自寫的一篇新聞稿。它真實地報道了我軍渡江情況,宣告了解放戰爭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國民黨反動派政府已面臨徹底崩潰。報道強調了我軍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這一戰役勝利的重大意義,揭示了“沖破敵陣,橫渡長江”的深刻含義。 根據教材特點和初一學生首次接觸新聞這種體裁的實際,以及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規律等,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有感情朗讀課文,分清課文層次,理解課文內容; 2. 體會新聞語言的真實,準確,簡明,及時等特點; 3. 掌握新聞的結構,進行創作實踐。 教學中,我將新聞的結構與本文具體層次的對接作為本文教學的重點,將新聞語言特點的領悟作為全文的難點進行突破。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在講課時,教者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真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準備采用“媒體互動,圖表演示”幫助學生分析當時形勢,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指導分層,填充表格”引導學生理請課文脈絡,掌握新聞的結構;通過“模擬播音”,在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學法:學生在本課中,通過“看看﹑讀讀﹑想想﹑說說﹑寫寫”主動參與課堂,完成學習任務。
三、教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 內容呈現 導入:教師出示《百萬雄師過大江》圖片,學生說出畫面內容,了解時代背景,進而導入新課。(二) 師生互動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師生互動,理清課文層次,掌握新聞結構。1、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要求:(1)注意多音字、易混淆的字在文中的讀音。(2)從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這則新聞內容的句子。這一過程目的在于明確學習內容,集中注意方向,順勢進入學習情境。學生在文中找出概括新聞內容的句子,意在使學生加深對導語的內容及其在新聞全文中的位置與作用的了解。 2、對主體部分的內容出示表格,學生自主閱讀主體部分并完成填空。
軍隊渡江區域渡江時間兵 力戰況這一環節只要學生仔細閱讀,就能成功完成任務。3、請學生在地圖上標示出紅軍渡江情況,直觀地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4、順水推舟,劃分主體部分層次,理請文章脈絡,從而明確新聞的結構。 (三) 交流對話 1、教師與學生對話 課文為什么依“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的順序報道,可以顛倒嗎?文中“至發電時止”的語句,“至發電時止”可否換成“現在”?找出文中準確形容我軍和敵軍的詞語。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明確消息真實、及時、準確、簡潔的特點。2、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是建立在學生與學生對話的基礎上,學生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產生思想的碰撞。(四)鏈接生活 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賴于主體的親身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感知﹑領悟﹑內化﹑積淀。根據文體特征,這一環節我這樣設計:假如你是新華社記者,你接到這份稿件心情如何?請將你的心情體現在你的播音中。學生分組準備后,對照地圖自由選擇文中片斷,模擬播音員進行朗讀比賽。